正文

十、继续南征潮汕失利(1)

贺龙的非常之路 作者:顾永忠


起义军占领广昌后,从缴获敌人的文件和报纸上看到了叛变投敌的原二十军参谋长陈浴新在武汉发布的通电,把南昌起义的经过,起义军南下的路线和目的,都告诉了武汉当局。

为此,前委于8月31日在瑞金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南下路线。

一致认为,必须改变行军路线,出其不意,从敌人兵力空虚的福建长汀、上杭,沿汀江、韩江南下东江地区。

起义军打退了敌人的堵截,9月5日到达长汀。

前委再次对南下计划进行研究。

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以主力取三河坝、经松口取梅县,再由兴宁、五华取惠州,以一部分兵力趋潮汕;另一种主张以主力取潮汕,一部分兵力在三河坝监视梅县方向敌人。

贺龙赞成后一种意见。

最后,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决定:由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第二十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从大埔坐船,沿韩江顺流而下,直取潮汕;朱德率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和第九军教导团,留守三河坝。

国民党第八路军总指挥兼广东省主席李济深,对起义军逼近广东十分恐慌,急令黄绍、钱大钧、陈济棠、何辑五等进行围剿。

这时,起义军只剩下1万余人,而敌人则超过数倍,形势极为严峻。

按计划朱德率一部分兵力留下,主力继续东进,23日占领潮州和汕头(简称“潮汕”)。

贺龙以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名义发布安民告示,并立即成立了市政府,由赖先声任市长;成立东江讨逆军总指挥部,彭湃任总指挥;成立潮汕卫戍司令部,周逸群任卫戍司令;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打击民团和反动分子,建立工农武装等活动。

与此同时,李济深也加紧调兵遣将,命陈济棠率粤军主力3个师,由广州出发,日夜兼程,开往粤东,抢占潮汕屏障揭阳、汤坑一线有利地形;黄绍率2个师绕到潮汕背后,切断潮汕和三河坝起义军的联系及水上交通;钱大钧在梅县地区监视三河坝起义军。

在海上,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和国民党军的十余艘军舰做好了战斗准备。

日本驱逐舰2艘载海军陆队,英舰1艘载水兵,分别以保护领事馆和教堂之名,在汕头强行登陆;国民党一部分部队,坐2艘轮船到揭阳。

敌人从陆上、海上对起义军形成了包围态势。

起义军刚到潮汕,由于忙于筹饷,对周围地区没有很好侦察,情报不准。

听说揭阳到了1000多敌人,便留下二十军第三师保卫潮汕,贺龙、叶挺率主力前往揭阳迎敌。

起义军本来只有1万余人,经三河坝、潮汕两地分兵,贺龙、叶挺率领的主力名为3个师,实际仅6000余人,而敌人则有15000余人,为贺、叶部队的3倍,而且占领了有利地形。

28日至30日凌晨,双方在白石——汤坑地区激烈地厮杀了两天两夜,打了个平手。

起义军虽然歼敌3000余人,自己也伤亡了2000余人,元气大伤,无力再战,主动撤回揭阳。

随后,贺龙回汕头向前委汇报情况。

在汤坑战斗期间,黄绍抓住起义军主力离开潮汕的有利时机,袭击潮州,留守的第三师1000余人,同9000余敌人浴血奋战8小时,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撤离潮州。

此时,贺龙正在汕头向前委和周恩来汇报前线情况,听到潮州失守的消息,因汕头没有守备兵力,前委决定放弃汕头。

贺龙同周恩来和前委、革命委员会的成员于10月1月凌晨撤离汕头,到揭阳与主力会合后,计划向农民运动发展较好的海丰、陆丰转移。

由于汤坑战斗失利,潮汕失守,部队战斗力大大削弱,有的部队减员达四分之三,士气低落。

针对这种情况,贺龙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教育部队官兵说:“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想想这句话,就能鼓起勇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