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七、英勇机智粉碎“围剿”(1)

贺龙的非常之路 作者:顾永忠


湘鄂川黔根据地的建立,红二、六军团不断发展壮大,蒋介石如芒刺背,寝食不安。

1935年初,蒋介石决定对湘鄂川黔根据地和红军进行大举“围剿”,其战略企图是:确保追击中央红军的国民党军主力的侧后安全,阻止红二、六军团与中央红军会合,并抓住红二、六军团还没巩固根据地的有利时机,将其消灭在湘鄂西边境地区。

根据蒋介石的指令,湖南的何键和湖北的徐源泉,集中国民党湘军、鄂军和中央军的张振汉、陈耀汉、郭汝栋、李觉、陶广和陈渠珍等正规军11个师又4个旅共11万人,另外还有1个保安旅又4个保安团进行配合,分成6个纵队,采用分进合击,攻堵结合,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战术,以军事打击为主,政治攻势为辅,与经济封锁相结合的方法,从1935年2月初开始,对湘鄂川黔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围剿”。

从1月份开始,根据地军民就开始作反“围剿”的准备。

提出“争取反‘围剿’的胜利是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红二、六军团领导在大庸曾专门讨论了反“围剿”的作战方针。

贺龙提出,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不能采用在根据地内等着敌人来攻的消极防御,而应利用敌人内部矛盾,指挥不统一,部队士气低落,以及进攻之敌中间空隙大,后方空虚等弱点,大胆地伸入到敌人侧翼和后方去,积极活动,寻机歼敌。

他说:“伸出去打,比在(根据地)里头打好。”

“只要我们能在广大地区同敌人旋磨子,转圈子,见空子就打它一下子。

我们在这期间,打上一两个胜仗,歼灭敌人一两个师,就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坚持下去。”

正在这时,中共中央于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毛泽东代表中央和军委于2月11日对红二、六军团的反“围剿”作了指示:“关于目前湘鄂敌人向你们进行的‘围剿’,是用了何键的全部兵力及徐源泉、郭汝栋部,情形是很严重的。

但在你们正确与灵活的领导下,是能够打破的……“你们应利用湘鄂敌人指挥不统一,与何键部队的疲惫,于敌人离开堡垒前进时,集结红军主力,选择敌人弱点,不失时机在运动中各个击破之。

总的方针是决战防御,不是单纯防御,是运动战而不是阵地战。

辅助的力量是游击队与群众武装的活动。

对敌人需要采用疲惫、迷惑、引诱、欺骗等方法,造成有利作战的条件。

“你们主要活动地区,是湘西及鄂西,次是川黔一带。

当必要时主力红军可以突破敌人的围攻线,向川黔广大地区活动,甚至渡过乌江。

但须在斗争确实不利时,方才采取此种步骤。

“为建立军事上的集体领导,应组织革命军事委员会分会,以贺、任、关、夏、肖、王为委员,贺为主席。

讨论战略战术的问题及红军行动方针。”

这个指示,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左”倾的战略战术原则,明确了红二、六军团的活动地区和反“围剿”的基本原则,正式确定了以贺龙为首的红二、六军团军事上的领导机构,并授予可按照实际情况灵活处置的权力。

其中关于反“围剿”的作战方针和战略战术,同贺龙的建议正好不谋而合。

但是,由于个别领导对中央和军委的指示还没有充分理解,因此贺龙的正确意见没有被采纳。

在反“围剿”初期,仍采用在根据地内等敌人来攻,集中红军主力正面迎敌的消极防御方针。

结果2月上旬在口的战斗,3月中旬的后坪——鸡公垭战斗都没有打好。

战斗两个月,部队伤亡较大,主力由12万人减至九千余人。

根据地日益缩小。

敌人5个纵队已推进至距根据地中心塔卧、龙家寨仅50里至120里的路程,形势极为严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