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听起来你们的互动已形成一个不良的模式,你顶嘴激怒他,他动手伤你。要打破这个循环,你要更懂得保护自己,不给父亲伤害你的机会,比如你要心平气和地和你父亲谈一谈,谈谈你对他养育之恩的感激,但是要明确告诉他:女儿已经长大了,需要拥有自己的空间。他也许一时还不能理解,但是不能因为他不能理解就影响你的生活和对理想的追求。
2. 建议你和你父亲沟通时,采用他能接受的方法。当你希望他接受一个想法、一件事时,不要批评他、不要和他辩论,而是告诉他你的感受。你的感受是事实,也是他在乎的,这样做或许可以拉近父女关系。
3. 寻求第三者的支持了解。未听你提起自己的母亲,如果母亲较开明,请她支持你,或家族亲友中有其他人可以为你出面协调。
4. 我认为和他分开居住会是一个好的开端。每周回去看看他,给他做点好吃的,陪他出去逛逛;每天下班可以给他打个电话,说说工作的情况,听听他一天的生活如何度过。这样做让他也能够独立地找回自己的生活。
人与人之间只有保持互相独立的空间,懂得互相尊重对方的选择,才能够有健康融洽的关系。这其中也包括父女(子)关系。
一切都可以改变,但是你的父亲只有一个。很多为人子女的人,都很遗憾当父母在世时没有和他们建立更好的关系,说一说心里话。坦白说,我很佩服你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仍愿意尝试增进父女感情。
妈妈我很想你,但我不想回家
Q 开复老师,我很想念我的母亲,因此想借这里说一些想对我母亲说但又没机会说的话。
妈妈,我很想你,但我不想回家,我知道您永远无法谅解我,因为我在第一年揣着本科的通知书去复读,又在第二年高考取得高分的情况下却选择了一所收费很高、没有什么名气的大专就读。但是我想告诉您:我没让您失望,我一直很用心地读书。我明白你爱莫能助的无奈,但我已经长大成人,所以我想什么事情我只能靠自己。
A 从你的来信中,我看出你对自己的独立和现有成就感的肯定,但是肯定的同时,也因为和妈妈的隔阂、误会而感到遗憾、无奈与孤独。
从你的来信中,我也可以看得出你为人子女而对母亲真挚的爱,或许在对母亲的怀念中还混杂了歉疚。孤独的人需要倾诉,而抱有歉疚之情的儿子更需要倾诉。你的母亲应该是你最合适的倾诉对象。所以,我建议你回去看看你的母亲,把这封信和更多的话当面说给她听。我建议你尝试开放地和她沟通,帮助她了解你所做的决定,让她知道你的独立和用心,让她知道你做过的事,让她知道你的想法、你的理想,最重要的是,让她知道你对她的感情。
在别人面前,你也许需要展示自己独立的一面,但是在母亲面前,释放出真实的你吧,释放出你多年刻意隐藏的“母亲的孩子”这一面。在母亲面前,孩子永远是孩子。不论你多成功,多用心,如果无法和自己生命来源的父母连结是任何人都付不起的代价。
不要低估母亲了解的能力。有时我们太早放弃沟通,就如同放弃了母亲的祝福。
需要父母从心理上关怀我
Q 开复老师,我的父母很溺爱我,但他们给我更多的是物质上的关心,而我更希望他们能理解我,即便只是在我努力的时候能给我一句鼓励。我知道他们爱我,可我也需要他们的心理支持。我觉得我们之间有“代沟”,我应该怎样去做才能让他们明白我的需要呢?
A 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写过一本书叫《爱的语言》,十分畅销,他说“爱的语言”有五种:语言上的肯定表达;肢体上的亲近;提供服务;赠送礼物以及有质量的时间。你的例子说明了很多家庭、伴侣互爱却因彼此不同的语言,达不到爱的效果。所以我特别欣赏你观察到这个亲情上的困境,也有心改善。很多父母爱不得法,是十分可惜的事,很多孩子也就无奈地放弃了亲子沟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