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唐师曾:我为申奥斡旋中东(1)

奥运中国 作者:张永恒


唐师曾,新华社著名战地记者,2001被当选为“全国十大新锐青年”。

这位极富传奇色彩的战地记者,当年如何利用自己特殊的身份,为北京申奥运积极奔走中东?

“其实我认为中国人特适合当我这种记者。伊拉克人、巴勒斯坦人、以色列人都管我叫兄弟,有人说我唐师曾太狡猾,说我上午还搂着阿拉法特呢下午就搂着沙龙了。在利比亚,不仅我的相机被人没收了,还被人揍过,后来就在相机里插一张搂着卡扎菲的合影,有一次被逮住了,他们本来要曝光我的相机,一看我跟他们领导的合影就还给我了,而我从利比亚到以色列后又被人给逮起来了,看到那照片了,更觉得我是恐怖分子,他们就大骂卡扎菲,我说你们之间有矛盾是因为哲学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又不交流就会打仗。以色列好多军官也是在哈佛读过学位的,他们感觉我说的也对,就把我放了。”

在新闻界,唐师曾是一个让人尊敬的记者。现在,给予他尊敬的人们已经超出了新闻界,社会公众也多闻其名,尤其是那些怀有新闻理想的青年。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唐老鸦”,他倒很欣喜地接受了。

但他们不知道这只鸭子为新闻理想付出的代价:海湾战争让他落下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重度抑郁”。由于对工作的过度投入,老婆和他离了婚,他最爱的儿子也被判给了老婆。

为什么要采访唐师曾,除了向这位新闻前辈致敬以外,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他在《北京晚报》副刊上的一篇回忆,说他在做新华社长驻中东记者期间,曾利用自己在当地的丰富人脉关系,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为中国的申奥,联系中东国家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为最后申办成功出了力。

作为专业报道奥运的我读到这篇文章时如坠入云雾中,唐师曾作为国家通讯社驻外记者,究竟为我们申奥做了什么事情?是如何做到的?这篇文章在说到关键处语焉不详。我一直想当面向他请教。

那是2005年8月,和唐师曾约好了在他的新书——《我的诺曼底》签售会后采访。当我冒着大雨赶到中关村图书大厦的时候,发现会场里已经挤满了人,他笑容可掬地站在台上,与传说中的并无二致——光头、大眼镜片儿,美式军服,两块手表,用唐氏轻松幽默的语言介绍他的新书,和每一个认识的朋友打着招呼,滔滔不绝地回答大家的问题。等到他为每一位读者签完名,我们才得以坐下来交谈。

  一、以记者的名义

在很多人眼里,唐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新华社第一个装备移动通讯装置、不畏刀剑现场采访突发事件的记者。徒步走过长城,在秦岭的雪山里拍野生大熊猫,在可可西里无人区拍藏羚羊,在神农架找过野人,在海湾战争期间,独自潜入伊拉克辗转交战双方,独自驾车环绕美国,考察南极。洪水、地震、骚乱、瘟疫、战争……他多次冒生命危险亲临一线,采访、写作、摄影几乎是他生命的全部。

当我问起他在做新华社驻中东记者时究竟为中国申奥做过什么?唐师曾突然很神秘地盯着我说:“我说出来,你敢写吗?”我沉思了片刻,说:“也许你说的我不能全部写出来发表。但我会完全记录下来,因为这是一段历史。”

唐师曾显然对我的回答不太满意:“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每个国家在申办奥运会时候,都会派人联络那些散布在不同国家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反复沟通、加强交流、通过各种途径做工作。当时我作为新华社记者长期驻中东国家,与中东各国政要、名人混得烂熟,于是当时的奥申委——主要是何振梁找到我,让我帮忙联络中东国家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他们还都比较认我。就这么简单。”

这个话题当时谈了很多,我也终于明白了申奥背后的复杂性。那时的中东就是一个火药桶,海湾战争狼烟四起。作为一个记者,他冒着生命危险活跃在战地上;作为一个积极的社会活动者,他为北京申奥四处奔走——联络国际奥委会中东国家一些委员,不遗余力地宣传北京。

2000年12月7日,唐师曾与周国平、葛剑雄、何怀宏等5位学者一同前往南极进行考察。

唐师曾说他在南极做的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是为北京申奥进行宣传。南极建有几十个国家的科学考察站,唐师曾马不停蹄地拜访各国的科学家。通过交流,使外国科学家了解北京以及北京为申办2008年奥运会所做的努力。每次拜访后,唐师曾都请外国科学家在他特制的“支持北京申奥”的旗子上签名。也许是唐师曾的口才过人,更是由于北京独特的魅力,他访问过的在南极考察的外国科学家都在他的旗子上签了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