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历经数百年过程,其主要推动因素是共和国内部此起彼伏的平民对贵族的斗争,以及罗马对意大利和海外的征服。
罗马是贵族共和国。与拥有特权和土地的贵族相比,平民既无权力又缺土地,是处于劣势的弱势群体,然而,共和国的建立和共和体制下的政治生活,培育了他们的参政精神与能力,使他们获得了通过合法途径为自己争取政治、经济权利的有效手段。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主要围绕着争取参政权、土地权和摆脱债务奴役三个方面展开。在罗马早期政治生活中,尤其是军事上,平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他们的参与和支持,罗马国家的生存和对外征服都会面临严重危机。平民们巧妙地利用这一点,借以改善社会地位,争取政治权利,获得经济利益。
平民最有效的斗争方式就是在强敌压境、急需兵力之时,携带武器集体退出战争,直到贵族答应他们的要求,双方达成协议为止。从公元前494年平民第一次撤离准备另立山头开始,到公元前287年最后一次撤离为止,在长达两个世纪中,平民通过顽强的斗争获得了一系列政治权利,提高了社会地位,如平民保民官和平民会议的设立,《十二铜表法》和《李锡尼—绥克斯图法》的颁布,平民可以担任高级官职并与贵族通婚的权利等,有力地促进了罗马民主政治的发展,扩大了共和国的社会统治基础。平民的权利和公民身份得到保障,不仅缓和了平民和贵族之间的矛盾,而且巩固了罗马的公民兵制度,加强了罗马军事力量。靠着这支坚强的公民兵,罗马进行对外扩张,统一意大利半岛,征服整个地中海世界。
立国之初,罗马面临着相当严峻的外部形势:北部的伊达拉里亚人和高卢人虎视眈眈,中部的近邻拉丁同盟经常伺机来犯,东南部的萨莫奈人和南部的希腊殖民城邦更是强劲对手。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先于公元前493年与拉丁同盟建立同盟关系,随后通过三次维爱战争,铲除了北方劲敌,导致伊达拉里亚人从此一蹶不振,而且也对其它敌手城市起到了强大的威慑作用。维爱战争的胜利是罗马征服意大利的第一步,极大地鼓舞了罗马人继续向外扩张的野心。
然而,公元前390年后高卢人从波河南下进攻罗马,使罗马军队损失惨重。高卢人长驱直入攻陷罗马城大部,直到付给高卢人重金之后罗马才得以复国。此后,罗马人痛定思痛,采取一系列措施医治战争创伤,振兴国家。他们修筑新城墙,进行军事改革,改进军事装备,同时调整内部关系。这些措施的实施使罗马迅速恢复元气,重振雄风,在随后与高卢人的较量中获得胜利,迫使高卢人签订和约。至此,罗马的北部边界得到稳固,高卢人多年来对罗马的威胁解除了。
向南扩张时,罗马人为争夺坎佩尼亚同萨莫奈人进行了三次战争。战争初期,罗马人缺乏山地作战经验,遭到了惨败。在公元前321年的考狄昂峡谷之战中,罗马军队为求生而全军投降,并遭受了“在轭门下通过”的奇耻大辱。然而,败而不馁的天性使罗马人迅速振作,改变战术,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战争,彻底打败萨莫奈人,控制了大片领土,成为意大利北部和中部最强大的势力。
罗马人接着向南部意大利扩张,与当时最强大的希腊殖民城市他林敦发生战争。希腊本土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亲自率兵前来增援,并一度取得胜利。但罗马联合迦太基与皮洛士周旋,最终打败皮洛士,征服他林敦,控制意大利南部,成为半岛上最强大的势力,开始引起地中海世界的注意:托勒密埃及与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迦太基则重新修订了与罗马人的条约。
到公元前265年,罗马征服了除波河流域以外的整个意大利,开始将目光转向地中海区域。为了争夺西地中海霸权,罗马与迦太基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史称“布匿战争”。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241年)主要是围绕西西里岛展开的海战。在公元前241年的最后决战中,罗马海军全歼迦太基舰队,迦太基被迫求和,罗马占领了西西里和附近岛屿。此后,迦太基在西班牙建立军事基地,寻机向罗马复仇。深感不安的罗马人向迦太基发出最后通牒:投降或战争,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18—前201年)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