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龙泉驿战败,避难昭觉寺(1)

朱德的非常之路 作者:刘学民


1920年5月,连年大战的四川,战火又起,昔日护国讨袁的官军厮杀起来。

唐继尧为了控制四川,无视入川滇军将领的劝阻,排挤不听从他摆布的四川督军熊克武,以阻挠“北伐”为借口,发动了“倒熊”战争。

朱德虽然早就提出过“撤回部队(指将滇军撤回云南),还政于民,川滇和解”的正确主张,但不为唐继尧所采纳,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军阀混战的旋涡。

随着战事的不断扩大,朱德愈来愈担心唐继尧出兵北伐的许诺将化为乌有,他接连向滇、黔、川军的将领们发出通电,呼吁三省息兵停战,永远睦谊,尽早出兵北伐。

川、滇、黔的一些将领纷纷通电响应,而唐继尧却置若罔闻,仍令顾品珍的第一军、赵又新的第二军继续留在四川,全力作战,完成所谓“靖川”任务。

战争从5月开始,滇军由川南出师,到7月朱德率第三混成旅进入成都市郊龙泉驿一带。

事也凑巧,在成都遇到了他在南溪结识的老朋友孙炳文。

他向孙炳文倾诉心中的苦闷,想跳出军阀混战的泥沼,去另寻救国之新路。

孙炳文说他打算去北京追随“五四运动”的领袖李大钊,朱德说:“我愿与君同往。”

“舍得你那将军的头衔和荣誉?”孙炳文有意谈笑。

“只要再不涂炭生灵,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能吃饱穿暖,我情愿丢掉这顶乌纱帽,回家去种田!”

当年朱德入云南讲武堂和参加辛亥革命,的确是抱定了救国救民的理想,不是为了做官,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当上旅长。

朱德与孙炳文经过几天彻夜长谈,最终商定先到外国去学习,看看外部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去研究外国的政治和军事。

孙炳文先行去北京,朱德待料理完军中事务,即去北京找孙炳文。

风云突变。

四川的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川军各部很快就在四川督军熊克武的主持下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滇军,战火再次燃起。

滇军还是那个滇军,但同当年为了护国讨袁入川作战,有了本质上的区别,士气一落千丈。

不仅四川老百姓和川军反对,就是像朱德那样的滇军将领也反对入川作战。

再加上粮饷奇缺,孤立无援,适逢瘟疫流行,士兵死亡极多;一些将领由于对唐继尧的不满,也无心指挥部队作战。

7月上旬,滇、川两军为了争夺成都,在成都东郊龙泉驿展开激战,血战九昼夜,滇军大败。

朱德所率的第三混成旅损失惨重,死伤过半,只剩下一个团的兵力。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里,川军冲破滇军的防线冲入成都。

滇军撤退时陷入一片慌乱中,朱德与部队失掉联系,只身冲出重围,来到了山门紧闭的昭觉寺门前。

昭觉寺是成都著名的古刹之一,建于唐朝贞观年间。

寺内殿宇建筑宏大壮观,有大小殿堂数十座,寺内寺外林木葱茏,郁郁苍苍,风景秀丽,有西南“第一丛林”之美称。

绿荫笼罩着的昭觉寺,山门紧闭着,里面一片寂静,只有几个和尚掌着灯笼,提着哨棒在巡夜。

不知他们是防贼,还是防盗?三更过后,远处传来的枪炮声,已渐渐稀疏了,巡夜的和尚在窃窃私语,守门的和尚在打盹。

突然间,传来几声“笃!笃!”

扣门声,守门的两个和尚从梦中惊醒,侧耳细听认定是有人敲门后,凑到门缝前一看,是个戴大盖帽的军人,早已魂飞天外,“啊”了一声,谁也没应声,就躲到一边了。

敲门人听清了守门和尚的动静,就说:“师傅,请快开开门!”

守门的和尚根本不搭腔,他们牢记着住持的吩咐:“现时,兵慌马乱。

不论黑夜还是白天,不开山门,外人一律不准入内。”

任凭敲门人怎样央求都无济于事。

远处的狗吠声和枪声越来越清晰,情况越来越危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