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对他也更加敬佩了。
邮船经香港、西贡、新加坡,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过科伦坡、孟买入红海,再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
邮船行驶得很慢,每到一个口岸,都要停留一两天,有时甚至三四天,以便补充淡水、燃料、食品和检修。
朱德一行抓住这个难得机会,上岸去观光各地的风土人情。
一路上,他所看到的一切与他想像中的外国完全是两个样子。
在南洋一带,他看到许多离乡背井去寻找生活的骨肉同胞,连一个栖身之地都没有,过着贫困不堪的日子,而花园洋房里住着的庄园主、资本家,却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
在非洲,黑人的悲惨生活,更使他万分惊讶。
他目睹了这一幕幕的惨状,深有感触,原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充满着苦难和黑暗。
安吉尔斯号邮轮,经过40多天的漫长航行,最后到达了法国的第一大港马赛。
当天,朱德和他的同伴就换乘火车去了巴黎。
巴黎,这个号称为世界“花都”的城市,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摧残,也不再那么美丽动人了,到处是一派破败不堪的景象。
法国虽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战祸使其大伤元气,战争的阴影依然笼罩着这座文明古城,沿街有不少衣衫褴褛的寡妇、孤儿、伤兵和乞丐,向过路的行人乞讨。
他和孙炳文一起游览了巴黎的名胜古迹。
他看到凯旋门虽已斑驳陆离,失去昔日风采,但依然宏伟壮观,它上面的图案记录着法兰西光彩夺目的历史。
当他登上塞纳河畔的埃菲尔铁塔时,巴黎的全景尽收眼底。
他对铁塔的浩大工程和精巧结构,赞不绝口。
大家特地在铁塔前合影留念。
他们还参观了记录着法兰西文明和革命历史的卢浮宫、协和广场、共和国广场、拿破仑墓、拉雪兹神甫墓地的公社社员墙。
在巴黎期间,朱德和孙炳文寄居在一位中国商人的家里。
那是一个在年轻时就来法国谋生的人,但他依然眷恋故土。
一有空闲,就请朱德他们介绍祖国发生的事情。
同时,他也讲一些在巴黎的见闻。
一天,他告诉朱德,听说有一个中国留法学生团体是共产党,在宣传鼓动革命。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朱德急忙追问这些人在哪里,那位商人也是听朋友说的,更多的情况就不清楚了。
第二天那商人带朱德和孙炳文去找到了那位朋友,弄清楚这个组织就是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负责人是周恩来,但已经离开法国,去了德国柏林。
那个朋友还把周恩来在柏林的地址告诉了他们。
这一消息。
再次燃起了朱德找党的希望之火。
他和孙炳文商量后,决定去柏林找周恩来。
周恩来这时担任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2月改名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也称“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中央执委会宣传委员,正在柏林考察德国的劳工运动,但他的主要工作是在留德学生中建立和发展共产主义组织,就住在柏林近郊瓦尔姆村皇家林荫路的一幢寓所里。
10月下旬的一天,朱德、孙炳文来到周恩来的住处,站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位面目清秀的年轻人。
朱德有些吃惊,忙说要找一位叫周恩来的先生。
年轻人非常热情地把他们引进房间,并自我介绍是周恩来。
朱德不敢相信眼前这位年轻人就是周恩来。
周恩来的名字,他不仅听说过,还读过在新近出版的《少年》杂志上周恩来写的论文《共产主义与中国》。
他非常欣赏周恩来所说的“资本主义的祸根,在私有制。
故共产主义者的主张乃为共产制。
私有制不除,一切改革都归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