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南昌起义立头功(2)

朱德的非常之路 作者:刘学民


朱德出门前甩下了一句话:“后会有期!保重了!”

朱培德就为这句话琢磨了半夜,弄不清是好心还是歹意,还是一语双关。

为了尽快把这里发生的一切报告中央,朱德决定立即离开南昌去汉口。

7日上午,朱德乘坐拉煤的火车去九江。

那时,赣江上还没有桥,火车还没有通到南昌市区,往返南昌市区与牛行车站,都得坐船摆渡,才能过江。

警卫员刘刚冒雨过江,到牛行车站一问,售票的说去九江的客车没有了。

今天,只有一趟拉煤的列军去九江。

他急忙赶回花园角2号,向朱德作了汇报。

朱德在家里来回踱着步子,盘算了一阵,当机立断决定马上赶煤车去九江。

这时,朱德身边的几个随员也弄不清发生了什么事情,总觉得情况紧急,就赶忙收拾行装,冒雨过江,直奔牛行车站。

上煤车时,又出现了麻烦,费了许多口舌也无用。

好在,那是个“钱能通神”的社会,有钱能使鬼推磨嘛!何况人呢!朱德给随行人员递了个眼色,作了一个递钱的手势,当几块白花花的大洋拍在对方手上时,他们立即被请进了列车后部的一间公务车厢。

火车在大雨中开往九江。

第二天早晨到达九江。

朱德和几个随行人员在车站旁边的小饭铺里吃罢早饭,就去拜会金汉鼎。

自上海一别,两人天各一方。

金汉鼎辗转两广回到滇军。

这时的金汉鼎已是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又兼着赣北的警备司令。

他手下没有多少兵,人们叫他“光杆司令”,但府弟还是门禁森严。

朱德的警卫员刘刚向门卫递上一张朱德的名片,卫兵一看眼前这位长官威武庄重,又有这么多的随从,不敢怠慢,很快把名片递了进去。

不一会,门里面一阵骚动,金汉鼎亲自出来迎接朱德。

两人握手寒暄之后,一同步入客厅。

朱德同金汉鼎也是老相识了,在讲武堂里是同学,还是结拜兄弟,后来一起加入同盟会。

他们在滇军中并肩战斗,生死与共,都曾立下过赫赫战功,让敌人闻风丧胆。

“金、朱惹不得”的民谣,说的就是他俩率滇军大战北洋军,威震川南的事。

1922年,唐继尧杀回昆明,他俩结伴出逃,历经艰险才到了上海。

后来,朱德出洋去寻求救国的真理;金汉鼎奉中山先生之命南下广东,去参与重振滇军。

虽天各一方,但他们之间的情谊还是很深的。

所以,金汉鼎待朱德非常热情。

第二天,天气晴朗,蓝天如洗。

金汉鼎派人护送朱德上庐山,住进牯岭仙岩公寓对面的一幢西式洋房休养。

庐山,这是让多少人向往的避暑胜地啊!然而,朱德无心久留,急于下山。

他一直惦记着把南昌发生的一切,尽快报告给中央。

他和随行人员悄悄换了便装,秘密地下了山。

到九江后,他未再去找金汉鼎,派人买了几张去武汉的外轮船票。

上船前,朱德非常机警地嘱咐随行人员,说:“现在到处都是军警,对去武汉的人员盘查的都很紧。

你们把各自携带的武器都集中起来交给刘刚,让他设法先带上船去。

我们看看动静,随后上船。”

九江码头上,军警荷枪实弹,堵在码头的入口处。

不分男女老少,个个都得盘问检查,吵吵嚷嚷,乱作一团。

箱笼、包袱摊开一地,吃的穿的用的、花花绿绿,什么都有,像是南方“晒霉雨”亮家当一样。

外国船员站在甲板上看热闹。

突然间,一位乘客的瓷花瓶被打破了,立即引起一阵争吵,就在混乱中,刘刚机敏地躲过盘查,提着那只竹篮子上了船。

他靠在船舷边上向朱德招手,示意让他们上船。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