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七 围城打援 攻城歼援(1)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作者:人民出版社


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军事上举足轻重的战略要点。在现代战争中,城市的得失,不仅关乎地区控制权的易手,而且直接影响到战争的进程。

蒋介石和毛泽东都高度重视城市。蒋介石的信条是:“现代作战最重要的莫过于交通,而要控制交通就先要能控制都市”。而毛泽东则依据中国革命战争敌强我弱的特点,采取的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城市的战略。

毛泽东有一句名言:蒋介石是“占市为王”,我们是“占山为王”。毛泽东指挥人民军队不以攻城为作战重点,却围绕城市打出了一个又一个经典战例,常常围城打援,攻城阻援,而当他最终将围城打援变成攻城歼援,将作战重点指向大中城市时,蒋家王朝的末日就来临了。

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第一次与国民党正规军作战,就采取了围三阙一的战法。1928年初,井冈山寒气未消,江西国民党军第27师实施“进剿”,其中的1个营进占到了宁冈县城新城。毛泽东决定首先将其逼出城,然后歼其于运动之中。

2月18日清晨,国民党军架枪出操。工农革命军在晨雾掩护下突然出击,歼其1个排,然后猛力攻城。国民党军不明对手虚实,仓皇出城撤退,结果落入了毛泽东布下的伏击圈,全部被歼。

陈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新城战斗,是毛泽东指挥军队打的第一个胜仗。他使用的围三阙一战法,也成了红军初期作战中攻击城镇时经常采用的战法。还有一种战法毛泽东也经常使用,那就是先围城,诱敌出城反击,然后在运动中歼灭之。对于国民党军重兵防守的城市,毛泽东则从来不主张贸然进攻,理由很简单:红军不具备打这种城市攻坚战的能力。

1930年8月,中央命令红一方面军攻打长沙,毛泽东、朱德则认为红军并不具备攻打长沙的实力,反对贸然进攻。但上有中央命令,下有多数委员的支持,毛泽东只得勉强同意进攻长沙。

红一方面军投入13个团,而长沙守军则有31个团,且工事坚固。双方强弱悬殊,尽管红军官兵英勇奋战,甚至采用“火牛阵”的方法,仍无法突破敌军防线。红军在坚城之下苦战16天,国民党军援军逼近,红军被迫撤围。这次攻坚战,红军也有不小的损失。

褚银(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攻打长沙的教训对毛泽东后来的作战指挥影响很大。在此后相当一个时期内,毛泽东对城市攻坚,特别是进攻中心城市一直非常谨慎。

到了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与红军时期相比已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具备了一定的攻坚能力。毛泽东也曾指示部队进行过几次城市攻坚战的尝试。

1946年7月,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部队发起大同、集宁战役,包围大同,展开攻坚作战。国民党军阎锡山部固守大同,而傅作义部则重兵增援。解放军攻城、打援同时展开,重点不明,结果平分兵力,导致了战役失利。

华国富(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这表明,解放军的战斗力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要攻取国民党军重兵防守的城市犹显力量不足。毛泽东因此将作战重点转为野战,而尽可能地避免攻坚和阵地战。但如何调动敌人脱离坚城,创造打运动战的机会,毛泽东尚在观察之中。

1947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主力为配合南满地区“四保临江”,发起了“三下江南”作战。一下江南采取“攻点打援”战法,长途奔袭战略要点其塔木,同时在敌援军必经的公路要隘设下了伏击圈。国民党军三路增援,结果由九台出援的1个团稀里糊涂地被解放军全歼,其他两路伤亡惨重。其塔木守敌也被歼灭。

其塔木战斗规模很小,却是一个典型的围城打援战例。毛泽东接到战报,立即指出,“围城打援是歼灭敌人重要方法之一”。

江英(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攻点打援,就是围城打援,即攻击敌人必救的战略要点,调动敌人来援,在运动中歼灭之。这是解放军在暂时不具备攻击国民党军重点设防城市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过渡战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