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 彪炳史册 泽被千秋(2)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作者:人民出版社


他在直罗镇布下战场,一举歼灭国民党东北军第109师,击毙师长牛元峰。不但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剿”,而且“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姚有志(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原部长、博士生导师)“抓住战略枢纽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部署战斗”,是毛泽东用兵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所谓枢纽,是指对战争全局具有决定性的关节。毛泽东在战争指导中的抓枢纽本领,鲜有人及。

西安事变后,他抓国共合作;七七事变后,他抓游击战争;解放战争初期进军东北;战略进攻挺进大别山,这是从战略指导上抓枢纽。辽沈战役打锦州,淮海战役打宿县和围歼黄百韬兵团,平津战役围攻新保安和天津,则是抓住战役枢纽的范例。正因为善于抓住枢纽,毛泽东走活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这盘大棋,始终把握战争的主动权。

准确地抓住枢纽,既需要穿透战争迷雾,鉴别事物真伪的敏锐洞察力,更需要宽广的全局观念。作为战场指挥员,毛泽东的全局观使他能够有机整合各种作战力量,衔接不同作战阶段,将战役战斗演绎得顺畅自然。而作为全军统帅,他的全局观则引导中国革命战争不断走向胜利。

姚有志(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原部长、博士生导师)毛泽东说:“指挥全局的人,最紧要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主要是依据情况,照顾部队和兵团的组成问题,照顾两个战役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各个作战阶段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我方全部活动和敌方全部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些都是最吃力的地方,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别的次要的问题,那就要吃亏了。”他要求各级指挥员都要树立全局观。他说:即使当个排长也应该有全局的图画,小的东西是要占大的东西的地位的,如同鼻子,你能把它安在背上吗?

这种全局观运用到战争指导中,使毛泽东总能审时度势,准确确定作战的中心,将主要战略方向与次要战略方向,内线与外线、进攻与防御、突击与牵制等相互关联的作战行动有机融为一体。解放军的作战因此变成了全局一盘棋,一军出击,三军配合;一方行动,四方策应。

齐德学(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副部长、博士生导师)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重点进攻陕北,山西的解放军部队就发起晋南攻势;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晋冀鲁豫野战军就发起豫北攻势。战略进攻作战,刘邓、陈粟、 陈谢三路大军挺进中原,西北野战军和山东兵团就在内线将国民党军主力两翼拉开,死死拖住。国民党军在蒋介石的指挥下,是各自为战,而解放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是相互协同。所以国民党军虽然占有兵力优势,但却处处受制,难抵解放军的整体作战。

毛泽东的统帅素质的确高人一筹,但他用兵传奇传神,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毛泽东周围集中了一大批军事家,将帅协谋,使得他的用兵方略不但能够得到创造性的发挥,而且可以不断地丰富发展。

朱德从井冈山开始就与毛泽东并肩统帅红军。朱毛一体,德高望重的朱德既是三军总司令,也是毛泽东所倚重的搭档。

周恩来是中共中央早期的军事领导人,后来成了毛泽东得力的助手。毛泽东确定的大政方略,周恩来总是能够心领神会,创造性地部署实施。风雨同舟,心心相印,共同指导中国革命战争走向胜利。

还有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贺龙、陈毅、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粟裕、陈赓等等。毛泽东的麾下集中了中国最优秀的军事将领。毛泽东的统将原则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将能而君不御。

姜铁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战略决战期间,蒋介石东奔西走,亲自确定每一个作战方案,直接指挥到了师、团的行动。而毛泽东在确定战役方针后,只要下级每日或每两三日将前线情况报告一次,作战指挥全部交给前线指挥员。在淮海战役最紧要的关头,他竟然能够好整以暇,抽出时间给清华大学教授吴晗复信,探讨历史研究的方法问题。毛泽东的气定神闲,与蒋介石的手忙脚乱,本身就决定了战役的胜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