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德美关系近几年来的变迁,不难发现,其实不管是施罗德政府,还是默克尔政府,对美关系在亲疏上可能存在差异,但他们奉行的外交政策所追求的仍是“德国利益”,仍然是欧洲第一、美国第二。可以预见,德美今后还将经常吵吵好好,因为它们毕竟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终极战略目标——向全世界推行“民主与自由”的价值观。另外,德国在安全上对美国的需求以及德美在经济上的相互渗透也不允许其矛盾扩大。因此,矛盾——妥协——再矛盾——再妥协,将是德美关系中的一个长时期现象。①同时,德美关系既是双边关系,又是欧美关系的组成部分。因此,德美关系的好坏还要看将来欧美关系在面临危机时的发展。
变异的历史浊流——新纳粹主义
1990年10月3日,当象征着德国统一的黑、红、黄三色旗在柏林施普河畔前帝国国会大厦前冉冉升起时,德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在他们看来,德国的统一象征着一个和平、新兴的新时代的来临。饱受相思之苦的德国人民在柏林墙倒塌的那一刻相拥而泣,以为新德国再也不用品尝类似希特勒纳粹主义结出的苦涩果实。然而,历史虽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历史有时也惊人地相似:20世纪已经沉淀的纳粹主义渣滓,在21世纪的前后又重新泛起。②
20世纪30、40年代纳粹德国造成的人间惨剧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多达百万的纳粹分子,身着褐色衫,到处宣扬法西斯主义、反犹主义,到处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这股“褐色瘟疫”最终给德意志民族、欧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了一场惨绝人寰的人间浩劫。二战后,绝大多数德国人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省。然而,有那么一小撮顽固的老纳粹分子仍然“本性难移”,冥顽不化。1981年联邦德国一家研究所通过调查发现,整个联邦德国大约有150个极右或新法西斯组织集团。它们就像蜘蛛网般连接在一起,包括1964年成立的德意志民族民主党(NPO)、1968年成立的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者同盟(BDNS)、1971年成立的德意志人民联盟(DUU)、1972年成立的大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战斗集团(NSKG)以及1973年成立的德意志—民族共同体(DUG)等等。这些新纳粹主义势力在80年代中期影响有所扩大,不少新法西斯政党还采取合法策略参加竞选。柏林墙倒塌后,德意志民族一直处于东西部分的不断磨合中。近半个世纪的分离,加上不同社会模式的烙印使得统一后的德国在内部融合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少问题。不幸的是,一直埋藏在一部分德国人心中的那股纳粹思潮却将这一时期当成了“适当的气候和适当的土壤”,在德国生根,发芽,壮大。1989年到1999年,德国发生的纳粹暴力排外事件以年均的速度增长,从每年173起猛增至746起。2000年上半年,德国发生的暴力排外事件就已经高达760起,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这些新纳粹势力当中,德意志人民联盟和国家民主党实力非同小可。其中国家民主党有党员6000余名,拥有合法的地位和一定的号召力。在1998年的萨克森—安哈尔特州政府选举中,极右的德意志人民联盟首次参加选举竟然立刻获得了近13%的选票,全国为之大哗。以这两个新纳粹政党为代表的极右翼势力门下聚集了约5万新纳粹分子。他们已经从德国东部地区蔓延到了现在的德国西部地区,暴力手段已由原来的殴打升级为爆炸一类的恐怖主义手段,关注的问题已经超越国界,造成的破坏力自然也“节节攀升”。“9·11”事件之后,德国的新纳粹主义势力气焰更为嚣张,又开始蠢蠢欲动。据德国《焦点》杂志披露,2005年德国新纳粹分子与以往相比又有较大幅度增长。与此同时,德国国内的新纳粹势力有向恐怖主义组织演变的危险。他们将本·拉登视为偶像,意欲效法“基地”模式实行“无领袖抵抗”策略。可以说,新纳粹主义势力已经成为危害德国社会稳定、玷污德国国家形象的一颗“毒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