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节 “正常国家化”的歧路(4)

大国复兴之路 作者:张小劲


“五五体制”瓦解后,日本政治进入了新政党迭出、多党合纵连横、不断分化组合的“战国时代”。日本本来就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内阁更迭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在“五五体制”下,从1955年到1993年9月,38年时间内日本内阁更换15次,每一届内阁的执政时间仅两年半。而“五五体制”崩溃后,内阁更迭的频率进一步加快,出现“十年九相”的动荡局面。从1993年至今,内阁更迭了8次,平均每届内阁的执政时间不到一年半,最短命的羽田内阁仅存在了两个月不到,以至于当小泉首次参加八国首脑会议时曾酸溜溜地表示还想再来一次。不过,自1996年后日本政局逐渐由乱到治。是年,桥本龙太郎担任总理大臣,自民党重新夺回执政地位。此后,自民党又先后联合自由党、公明党、保守党相继建立小渊内阁、森内阁、小泉内阁、安倍内阁,一直保持执政地位。总的来看,自民党重新执政后,政权在逐步趋于稳定,主要原因是自民党本党国会席位已接近国会半数,只要拉住一两个小党即可保住政权,同时经过90年代初的政治震荡后,日本财界、国民也希望保持政权的相对稳定,以利于经济走出困境。

“五五体制”崩溃衍生的一个重要后果是日本政坛出现总体保守化趋势。其首要原因是日本原“革新政党”势力严重削弱,政治立场开始向右倾斜。此前,社会党长期坚持作为 “阶级群众政党”,维护现行宪法,要求日本实现非武装中立,并以此长期反对自民党等保守政党发展日美安保合作、发展自卫队、修改宪法等政策主张。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党逐渐从上述立场后退。1994年6月,社会党参与执政建立村山内阁后,政策遂发生根本性调整。村山就任首相后,自然要承担起对自卫队的指挥监督权,如果仍坚持自卫队“违宪”无异于自我否定。因此,其上任后就声明自卫队的存在是宪法承认的,并认为“日美安保关系是日美合作关系的政治基础”。1996年1月19日社会党召开最后全国代表大会,会上宣布社会党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更名为社会民主党。至此,日本社会党已“脱胎换骨”,无论是意识形态还是政策、组织体制都实现了向保守政党的转变。在日本社会党向右转的同时,公明党、民社党也完成了向保守中间政党的转变。这样,日本政坛出现了除共产党外总体保守化现象。

“五五体制”崩溃衍生的另一个重要后果是日本政党的派系政治被严重削弱。在社会舆论中,日本国民对自民党派阀政治已深恶痛绝,媒体更是对其口诛笔伐,面对强大的社会压力,自民党已难以再堂而皇之地大搞派系活动。从政党运作机制看,自民党丧失政权后,很多派阀领袖失去了筹集政治资金的能力,同时企业由于普遍长期经营不景气,集中向派阀捐助的资金也大大减少,派阀政治的经济基础受到很大削弱。从选举制度看,在当前小选区制度下,每个选区只选1名议员,自民党也只能推荐1名候选人,原来中选区制度下形成的派系已经丧失了本党候选人合伙挤兑其他政党候选人的功能。与此同时,自民党都道府县支部在选举中所起的作用大大增强,党中央派系首领在选举中的领导协调作用严重削弱,无疑也限制了派系的存在和发展。从自民党领导的政策导向来看,前任自民党总裁小泉纯一郎就明确反对派阀政治,为表示与派系决裂,在竞选自民党总裁时宣布退出其所属的森派。因此,自民党的派阀政治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减少,不利条件不断增加,其削弱已呈必然之势。但是,自民党的派系活动并没有就此消失,自民党一些政治家仍不赞成取消派阀。实际上,自民党内部的派系活动并没有停止,仍以“政策集团”的名义存在,如原渡边派组成的“新未来政策研究会”、原小渊派组成的“大昭会”和“新政党政治思考会”等。因此,自民党派阀政治仍会长期存在,并对日本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派系政治的削弱加快了日本政坛新生代的崛起速度。到20世纪90年代,很多战前出生的老一代政治家要么相继辞世,要么进入了人生暮年,在政界的影响如夕阳西下。而“五五体制”的崩溃沉重打击了以前自民党各派系靠派系头目筹款选举的机制。选举制度的改革又打乱了自民党各派系在原选区形成的“票田”布局。这样一来,自民党各派系头目的领导力被严重削弱。原来,摆资格、论当选次数进入内阁的习惯渐渐变成了老皇历。在这种背景下,原来在政坛苦熬等待时机的战后新生代抓住机遇、纷纷崛起。2006年9月,不到52岁的安倍晋三当选自民党总裁,并成为日本首位战后出生的总理大臣。这标志着日本政界的新老交替已经完成。战后一代政治家开始主宰日本的内政外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