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一篇(19)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作者:范硕


商团军在西关依托层层铁栏屏障作为防御阵地,向政府军猛烈还击。

时值大雨倾盆。

双方经过激战,革命军始终没有攻进西关。

商团军占据街坊堡垒的有利地形,且得到滇军的暗中支持,寸土不让。

战斗有旷日持久之势。

军事指挥部决定以非常手段速战速决,下令各部调炮兵集中火力猛轰,同时命第二师率步兵迅速打进西关,歼灭商团。

张民达、叶剑英的第二师又一次遇到了难关。

他们决定采取迂回路线,指挥二师部队沿观音山麓西南角的德泥路、盘福路、丰宁路至西瓜园一线向西关发起攻击。

二师三旅莫雄旅长率官兵首先到达长庚路一带向西关商团军大声喊话,要他们打开栅栏缴枪投降。

商团军继续顽抗。

叶剑英带领炮兵连登上观音山,居高临下,对准敌指挥部碉堡和街垒开炮,顿时火起。

莫雄派出小分队从横街小巷用竹木梯爬上屋顶越入西关。

商团的防御阵地被摧毁。

参加商团军的多是花钱雇来的商店职员和一些地痞、流氓,不堪一击,纷纷弃械逃匿。

陈廉伯等见势不妙,逃至沙面租界英国领事馆,请求避难。

平定商团叛乱,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反动军阀和右派势力的气焰,消除了广州政府一个“心腹之患”,使南国这块革命策源地和黄埔军校得以稳固地生存和发展。

平定商团叛乱之后,叶剑英回到二师和香洲,不时还到军校兼课,教授兵器学等课程。

不久,周恩来调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在平叛商团军事指挥部里,黄埔军校校园里,叶剑英同周恩来虽然接触不多,但从周恩来的举止言谈中看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大形象,由衷地产生了敬佩之情。

1924年11月7日,广州各界在沙河燕塘举行庆祝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7周年大会。

大元帅府特召驻守广州的建国粤军第二师全体官兵参加大会。

叶剑英接到通知,立即从香洲赶来参加。

孙中山正准备北上,到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他最后说,今天庆祝和纪念俄国革命成功有两个重大意义:第一,庆祝俄国革命成功可以救中国之危亡;第二,庆祝俄国革命成功可以为将来中国革命之模范。

孙中山这次演讲比较简短,但那精辟的见解,正确的论断,严谨的逻辑,深深吸引了叶剑英,使他进一步认识了俄国革命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加深了必须“以俄为师”的信念。

他没有料到,这竟是他听中山先生最后一次演讲,见孙先生最后一面!十五、历经苦战恶战,大败陈炯明,以东征胜利遥祭中山先生

孙中山组织平定了商团叛乱,革命政权出现稳定局面。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功,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工农大众的迅速觉醒,推动全国革命运动走向新高潮,猛烈冲击着反动集团,促使军阀内部发生重大分化和冲突,爆发了北洋军阀混战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二次直奉战争。

1924年10月23日,直系首领冯玉祥在高涨的革命浪潮的推动下,突然打起反直系的旗帜,发动“首都革命”,软禁了北京政府大总统曹锟,把清朝的末代皇帝赶出紫禁城。

同情孙中山革命的冯玉祥进京掌权后,立即电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

11月,早已决定北伐的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毅然偕夫人宋庆龄赴京。

盘踞在惠州的陈炯明认为反扑时机到来,遂自任“救粤军总司令”,于1925年1月7日下达总攻令,率部大举进犯广州,妄图一举成功,实现其称霸广州的多年梦想。

孙中山北上后,肝癌加重,卧床不起,北伐军出师不利,兵败江西。

广州留守政府群龙无首,内外交困。

革命又一次陷入逆境之中。

1925年2月1日,广州留守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发布总动员令,举行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