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二篇(8)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作者:范硕


他感到,教导团是我党掌握的一支很强的武装力量,南昌起义后尚未暴露,且都是革命骨干,乃是宝中之宝。

一定要想法保存下来,整顿好,交给党使用。

他利用自己的合法地位和张发奎、黄琪翔对其信任的有利条件,主动到团里找教员和学员们谈话,做了许多鼓励工作,使大家安定下来。

随后,又找张发奎“毛遂自荐”,兼任了教导团团长。

叶剑英上任后,亲自到团里了解情况,耐心劝导师生。

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使已走散的师生纷纷归来,重新集合起2000余人。

叶剑英向张发奎要来枪支子弹武装全团,稍事整顿,即率团随军开赴南昌。

不料,到南昌后,朱培德散布教导团是“赤子赤孙”,并向张发奎提出对其缴械、“清党”的要求。

在危难中,叶剑英挺身而出,团结全团师生努力抗争,保住了这支革命武装。

叶剑英一手带出来的第四军教导团后来成了广州起义的主力军。

他回忆教导团成长壮大的艰险历程说:“教导团是很好的队伍。

到海陆丰,一个兵就是一个兵,如果调到湖南,一个兵可以当一个连长。

后来到江西时,毛泽东同志知道教导团的情况后说,呀!可惜了,一千多人,到这里来就好了。”

四、“红旗飘上越王台”

南昌起义失败,中国革命陷入更大的低潮。

叶剑英从一个逆境落入另一个逆境,接受新的考验。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掀起新的革命高潮,中共中央于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讨论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八七”会议期间,担任国民党革命军二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兼教导团长的叶剑英,正在率领教导团南下行军途中。

一直到会议结束,他和教导团的党员同志仍在边远的崎岖山路上艰苦行军,未能听到正式传达,只是听到一些传闻。

过一段时间才听到会议号召武装暴动的确切消息。

“打回广州,再次北伐,建立新中国。”

这个革命思想,自从大革命失败以后,就在叶剑英的脑海里萦回,并且默默地为实现它而奋斗着。

他反复向全团师生灌输这个思想,得到了大家的拥护,更坚定了他的革命信心。

队伍进驻万安,在这个江西水乡小镇上,中共教导团的党组织内部在武装暴动问题上,发生了一场争论。

一天夜里,党的负责人唐维和王侃予、李人一等召开秘密会议,邀请叶剑英列席。

这是他第一次在教导团参加党的会议。

会议在一所隐蔽的小屋里紧张地进行着。

当讨论到何时何地举行暴动问题时,党员王侃予和李人一等几个人都提出在万安就地暴动,唐维也倾向于此,最后征求叶剑英团长的意见。

要不要在万安暴动?眼前摆着这个难题。

叶剑英明明白白不同意,但想到自己是个新党员,又不是委员,不便于骤然否定多数人的意见,遂以商量的口气说:“我不是不主张暴动,问题是在哪里暴动,什么时机暴动。

我的意见是暂时不在这里暴动,等打到广州再暴动,怎么样。”

大家都想听听他的意见,于是,他向大家谈了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分析在万安暴动的不利条件和到广州暴动的有利条件,摆出几条理由:第一,目前南昌起义军已经南下,联系不上,没有胜利把握;第二,即使能搞到一两船枪支,我们的力量还是单薄,孤立无援;第三,万安暴动只能打敌人的屁股,如果南方的敌人反咬一口,北方的敌人卡住脖子,两面受敌,我们就被吃掉了。

他指出到广州举行暴动,情形就完全不一样了:第一,那里是北伐的策源地,我们党刚刚领导举行过省港大罢工,素有革命传统,群众基础既坚实又雄厚;第二,那里是全国著名的大城市、南方港口、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老巢,如果在那里暴动成功,就会像一把钢刀插在敌人的心脏上,震惊中外,给在南京的蒋介石以沉重的打击,造成很大的政治影响;第三,南昌起义军已先我去广东,我们到了广州可以携起手来,内外策应,胜可以守,败可以走,只要准备充分,指挥若定,成功是有希望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