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三篇(1)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作者:范硕


在中央苏区多次被“围剿”和长征途中张国焘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的紧要关头,叶剑英身处逆境,毫无畏惧,勇敢机智地进行斗争,为党立了大功广州起义失败后,叶剑英潜移香港,转道苏联学习回国,于1931年4月由上海辗转到达中央苏区。

正赶上蒋介石调集二十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二次大规模“围剿”。

叶剑英被委派负责军委参谋部的工作,处在反“围剿”斗争的第一线。

他拜毛泽东为师,边学习边参与指挥作战。

不久,红军以三万兵力,在十五天内,由西向东横扫七百里,连打五个胜仗,歼灭国民党军三万余人。

叶剑英在总司令部里,认真学习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作战的艺术,同时注意调查研究,掌握敌情我情,逐步取得了运筹指挥的发言权。

当年7月至9月,中央苏区军民又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战役的胜利。

两次反“围剿”战役的伟大胜利,使叶剑英经受了考验和锻炼,增强了战胜困难的信心。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在红都瑞金成立,朱德任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任副主席,叶剑英任中革军委委员兼总参谋部长(即总参谋长)。

叶剑英担任总参谋长以后,一方面继续协助朱德等人指挥作战,同时,以大量精力,抓紧进行司令部机关的建设。

调整机构,起草条令,确立制度,使之逐步走上正规化,成为灵通精干的统帅机关。

1932年5月,蒋介石亲自担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调集大批军队向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

他下令组成以何应钦为首的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指挥江西、广东、福建、湖南的国民党军牵制中央根据地红军的主力,准备大举进攻中央根据地。

叶剑英积极协助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组织指挥苏区军民,积极进行反击敌人第四次“围剿”的作战。

7月初,他参与部署红军发起南雄、水口战役,打击了向江西“进剿”的国民党军粤军部队的气焰,稳定了中央根据地的南翼。

8月,他根据苏区中央局确定红军向北作战行动决定,领导参谋人员制定了先打乐安,再攻宜黄的作战计划。

在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的直接指挥下,红一方面军攻克乐安、宜黄,取得了重大胜利。

在异常残酷紧张的反“围剿”作战期间,处在逆境中的叶剑英始终保持紧张乐观的情绪,勤于侦察,精于运筹,不避艰险,深入前线,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高度赞扬。

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叶参座”。

一、在反“围剿”战役失利的境遇中,能上能下,战斗不息

第四次反“围剿”胜利进行之际,中国革命内部出现一股逆流。

1932年10月上旬,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召开全体会议。

会议根据中共临时中央的有关决议和指示,开展了中央局从未有过的所谓“反倾向的斗争”,激烈地批评和指责毛泽东过去坚持的正确方针政策,提出“以粉碎敌人的大举进攻,夺取中心城市,争取江西首先胜利”的冒险主义的军事方针。

会后,时在上海的中共临时中央,制造借口,以要毛泽东主持中央政府工作为名,把他调回后方,随即撤销了他的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由周恩来兼任。

因为叶剑英支持毛泽东的路线和主张,便同他一起回到后方,从此又一次走入党内斗争的逆境之中。

叶剑英在回后方的路上,与毛泽东边走边谈,抒发心中不平之气。

不久,中共临时中央又电示苏区中央局,正式调叶剑英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

这时,为了粉碎蒋介石第四次“围剿”,中革军委决定将中央苏区划分为东北、东南和赣江三个战区。

各区设立总指挥部,统一指挥该区内红军和地方武装的作战行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