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三篇(9)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作者:范硕


位于松潘、漳腊地区的胡宗南部因其四十九师被歼,不敢再孤军北上。

甘南兵力十分空虚。

如果已占领阿坝地区的左路军能按原计划迅速北上,一定能够顺利进行夏洮战役,占领甘南,打开一个大好的局面。

但是,张国焘率领左路军到达阿坝之后,就按兵不动,拒不执行中央要左路军迅速出班佑向右路军靠拢、全力向洮河以东发展的指示。

相反,他坚持要左右两路军全力出洮河以西,企图越黄河深入到青海、新疆等边远地区的主张。

中央三令五申,一再催促他率部出墨洼(今麦洼)、班佑,同巴西地区的右路军会合。

张国焘迫不得已,才勉强同意部队向东挪动,但又借口“噶曲河水涨大,上下三十里均无涉点”,停止东进,拒绝向右路军靠拢。

9月3日,张国焘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并转呈中央,提出改变北上方针,主张南下,要求“右路军即乘胜回击松潘敌,左路军备粮后亦向松潘进”,“茫茫草地,前进不能”,强令已经东进至墨洼附近的左路军先头部队第五军返回阿坝。

当时,徐向前、陈昌浩的前敌总指挥部驻在巴西潘州的一个喇嘛庙里,离党中央驻地不远。

毛泽东、张闻天、秦邦宪等领导同志,几次三番到前指开会,进行劝说。

但陈昌浩无动于衷,一切按张国焘的电示行事。

张国焘不仅不率左路军北上,反而电令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军长詹才芳:“令军委纵队蔡树藩将所率人员转移到马尔康待命,如其(不)听则将其扣留,电复处置。”

9月8日夜,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博古等中央领导人和徐向前、陈昌浩等七人联名致电张国焘,指出,“目前红军行动是处在最严重关头,须要我们慎重而又迅速地考虑与决定这个问题”,“左路军如果向南行动,则前途将极端不利”。

电报还详尽分析了各种不利因素,希望左路军“在阿坝、卓克基补充粮食后,改道北进”。

张国焘接到毛泽东七人联名给他的电报后,不但不听劝告,反而恼羞成怒,公然违抗中央的北上战略方针,命令右路南下,并企图分裂和危害党中央。

右路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叶剑英洞察了张国焘的阴谋,觉得事态严重,飞跑到中央驻地,面见毛泽东报告说:“此地有危险,不能留,请主席立即到三军团去。”

毛泽东默默注视叶剑英良久,点了点头,嘱咐他赶回去,提高警惕,并设法脱险。

叶剑英立即迅速返回前敌指挥部。

毛泽东送走叶剑英以后,立即同张闻天、博古赶到驻在巴西的三军团部,同在那里养病的周恩来、王稼祥等同志一起,召开紧急会议,为避免红军内部可能发生的武装冲突,坚持北上方针,党中央果断地决定迅速离开巴西,脱离险境,率一、三军团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

叶剑英在中央面临极大险境的紧迫时刻,为党为人民立下了不可磨灭的伟绩。

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和其他领导人曾多次赞扬叶剑英此举立了一大功。

1937年3月,毛泽东在有张国焘等人在场的延安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张国焘一到毛儿盖就反了,他就在这里大开其督军会议,用枪杆子来审查党中央路线。”

……接着,在谈到左路军和右路军的问题时,毛泽东说“叶剑英同志便将秘密的命令偷来给我们看,我们便不得不单独北上了。

因为这电报上说:‘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当时如果稍微不慎重,那么会打起来的。”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也多次谈到这件事。

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当着大家的面送给叶剑英一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1967年夏天,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曾与杨成武谈起此事,摸着自己的脑袋,风趣地说:“叶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是立了大功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