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第七篇(18)

叶剑英的非常之路 作者:范硕


她还到处游说,跑到景山公园里,站在几棵苹果树下,搔首弄姿,摆着摘苹果的姿态,拍了十几张半身照。

王洪文也让新华社记者照了标准像。

10月3日,他跑到平谷县叫嚷:睁大眼睛,唐小平、王小平要发动进攻了,中央出了修正主义,你们怎么办?扯着嗓子高喊:“打倒!”……拥戴“四人帮”的一些人纷纷向江青“劝进”、“表忠”,一封封“效忠信”连连飞来。

“四人帮”已内定国务院部长以上人选,并准备好告人民书,待政变成功后,立即向全中国全世界广播。

与此同时,“四人帮”一伙还散布10月7、8、9日有“特大喜讯”。

在上海商店,出现抢购鞭炮和大红纸,“准备庆祝”。

消息传到北京,叶剑英察觉“四人帮”就要发动反革命政变的种种迹象,断定“这是‘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先兆”。

见而不发,人将先发;发而不敏,人将先收。

不能再等待了。

否则,不是我们解决他们,而是他们解决我们了。

10月4日,《光明日报》头版发表了署名梁效的《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的反党文章,公然发出了要篡夺最高领导权的信号。

叶剑英看后,立即分别去找华国锋、汪东兴紧急磋商。

他说,《光明日报》下了夺权动员令,不能再等了,6日至7日下决心,“一破一立除四害”,要先发制人,“以快打慢”。

经过紧急磋商,根据情况的变化,果断决定按原方案提前采取行动。

谋成于秘,败于泄。

对“四人帮”采取重大的政治行动,必须严密组织,妥善安排,做起来,人不宜过多,越少越好,要绝对可靠。

否则,稍有疏漏,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在这方面,叶剑英是有切身体验的,这位国内外知名的足智多谋的“叶参座”,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曾遇到多起类似的事件,有经验也有教训。

他到中南海南船坞,与汪东兴反复磋商,周密部署,从警卫人员的挑选到“隔离审查”的方式、场地,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再三检查,慎重敲定,最后由汪东兴负责具体落实。

为了防止“四人帮”闹事,加强警卫工作,由中央警卫机关部队物色对革命忠实可靠的同志,分别组成几个特殊行动小组,并且对小组成员逐个审查,谈话,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做到精确缜密,万无一失。

同时,叶剑英还和军委总部的领导人杨成武、梁必业、张廷发、萧劲光、苏振华以及北京军区的傅崇碧、吴忠等个别打招呼,一定要加强战备,掌握好总部机关、陆空军和海边防。

他还亲自给空军副司令员吴富善打电话,要提高警惕,听从号令!一切准备就绪。

10月5日下午决定按事先设想的行动方案,于10月6日晚8时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主要审议《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清样,研究毛主席纪念堂的方案,商议毛泽东中南海故居的安排等事宜。

按照组织原则,出席政治局常委会议,只能有华国锋、叶剑英和王洪文、张春桥。

为了让姚文元参加,以修订文献的名义,通知他列席会议。

十、惊心动魄,怀仁堂摆开“战场”,“四人帮”自投罗网,玉泉山灯火辉煌

10月6日晚,落霞满天,金风送爽。

叶剑英在玉泉山九号楼提前吃饭,只带上警卫参谋马西金,从容不迫地出发了。

临走时,他告诉一位秘书,今晚开会可能不回来了。

红旗轿车直奔中南海。

这位在战争年代曾经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一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元戎,今天,又一次亲临前线。

说是“前线”,却异常的平静。

这里没有战壕,没有炮声,没有两军对垒。

怀仁堂像往常一样,灯光闪烁,肃穆安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