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亲文革前就听说两个主席有过公开争论
文化大革命的重要目的是打倒刘少奇,父亲的晚年也向我回忆了当年的情景。他说,其实在四清运动的时候,两位主席已经有了矛盾。他们高级将领和老干部虽然不敢公开议论,但在私下片言只语的消息还是有的。那时候就听说在中央会议上,刘主席和毛主席发生了争执,尽管听说刘主席作了一些解释,而且没敢和毛主席顶撞,但是毛主席还是很不满意。
一些地方的负责同志私下议论过,两个主席吵起来了,让我们很为难。父亲提到两个主席的争论还是有些痛心的,如果不搞文化大革命,他所深爱的国家不会遭受如此之大的损失,他本人也不会如履薄冰,到头来还犯了错误、妻离子散。他感慨地说,两个主席实际上是老乡,在湖南的两个“冲”,韶山冲与炭子冲,一座山把两个“冲”隔开,其实相距不过60华里。方圆几十里,诞生了新中国的第一、第二任国家主席,真让人感到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两个湖南英才密切合作大半生,出生入死,少奇辅佐主席,主席器重少奇。
父亲说,我们这个党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取得胜利,除去毛泽东的天才决策外,同样重要的是有一个非常完美的领导集体。比如我们有一批在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军事家,事实证明他们不比国民党那些从正规军事院校出来的将军差,而且能够战胜他们。但是仅仅有军事人才还不行,还要有周恩来、刘少奇这样在各条战线都很出色的人才。
父亲特别举例,1941年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后,我党军队内义愤填膺,与蒋介石决一死战的呼声很高。我们很多将领上书中央,中央做出了“不但政治上要反攻,军事上也要反攻”的号令。这时候刘少奇的头脑很清醒,写了万言书,说那样会给国民党造成口实,敌我力量悬殊,为了军队不被扼杀,只能在政治上反攻,不能在军事上反攻。事后证明少奇同志是理智的,否则有可能让蒋介石撕破脸皮扼杀掉共产党的军队,让日本军国主义更加嚣张。
父亲还回忆,他在山东护送少奇同志到延安也是在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因为毛主席知道刘少奇从白区到延安要历时9个月,过103道封锁线。毛主席特别担心会出现问题,十几次发电报让少奇同志“注意安全”、“安全第一”,可见毛泽东对刘少奇的关心与器重。但是没有想到晚年会出现那样一幕让人痛心的悲剧。
其实,父亲是很钦佩少奇同志的,早在1941年抗日战争中,父亲就负责接待刘少奇到山东指导工作,并护送刘少奇离开山东。在相处的一段时间内,感到他是一个很讲原则的人,也是要求自己很严格的人。父亲说刘少奇为人很严谨,性格比较内向,表面看不苟言笑,内心却对工作有火一样的热情。
父亲还说,同毛泽东、周恩来不一样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的身体都很好,只是文化大革命让他们身体受到损害,否则他们都能活到90多岁。父亲说,文革前到中南海修建防空工事,毛主席还是精力充沛、谈笑风生,除去身体比较胖以外,充满着活力。周总理更像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行动敏捷,体格健硕。而父亲在山东陪伴刘少奇的时候就发现他有很严重的胃病,身体瘦弱单薄,刚刚40岁出头白发已经比黑头发都多了。但是他常常不顾病体超负荷地工作,解放后更感到刘少奇是身体衰弱得最快的。
(2)父亲说:“每天重复几十次批判刘少奇,假的也成真的了”
当父亲和我谈到这段往事的时候,我说:“其实主席的担心是多余的,刘少奇不会在他百年后反对他,也不大会活得过毛主席。”父亲又是以一个严谨的老共产党人的口吻说:“历史最不能假设。你的假设不是我更不是你能够说清楚的。”
父亲接触刘少奇最多是1941年在山东,刘少奇视察山东后也对父亲的工作给予了较高评价,父亲是心怀感激的。如果不是搞文化大革命,砍了父亲的脑袋也不会相信刘少奇会是反革命。但是既然是主席定性的,父亲即使不理解,也要坚决拥护,并且在批判中加深理解,又在无数次重复和舔油加醋、颠倒黑白中把假的变成了真的。在那个年代,不管地位高低,像父亲这样的人太多了,谁也不可能违抗汹涌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