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大搬家”式远征(1)

重解长征之谜 作者:徐焰


——湘江受创之谜

1934年10月中旬,离开中央苏区的红军踏上了远征之路,出发时86万人的队伍拉长到将近百里。为防备空袭,大军只能夜间行军并走狭窄山路,拥挤的队列中还有几千名挑夫担着兵工厂里的机械、银行印钞票的石板、满载文件的箱子。一些医院以为目的地不远,把X光机甚至是伤员用的尿壶都带上。毛泽东看到这一情景,曾叹息说,“就像大搬家一样”。

在强敌围追堵截之下,队伍这样迟缓笨重显然会面临着严重危险。当时是谁安排了这种“大搬家”式的突围方式呢?

李德训斥刘伯承“水平不如一个参谋”

红军出发长征前,在红色首都瑞金城外的一所小院里就有一个黄头发、蓝眼睛的洋人居住,因对外严格保密,这里称为“独立房子”,里面的住户就是中共中央少数领导人才知道的“国际顾问”奥托?布劳恩。红军进行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前期的指挥,实际是由这个既不懂汉语,也完全不了解中国实际的德国人负责。

奥托?布劳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参加德军,只当了一年列兵,战后参加了德国共产党,并被派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来华前,他从未指挥过大部队作战,在院校所学只是苏军战术。原先苏联只让奥托?布劳恩到上海搜集军事情报,此人到上海后被临时中央总负责人博古看中。这时的博古是个二十几岁的青年,虽有革命热情却缺乏军事知识,便请奥托?布劳恩到红军中当军事顾问。1933年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到瑞金后不久,就决定将此人接来。

一个洋面孔的人想潜入农村根据地并不容易。奥托?布劳恩先化装成牧师,乘船到广东汕头,再由交通员接送,白天躲入船仓,夜间走小路,终于潜入中央苏区,并化名为李德。

李德到瑞金后,被赋予军事指挥权,随后完全否定了毛泽东的战略战术原则,认为那是“山沟沟”里的东西。他要求用苏联军队的战术同国民党军队打阵地战,结果红军虽英勇奋战仍节节败退。李德一直待在僻静的“独立屋子”里凭地图指挥战斗,而当时的地图大都是一些简单草图,极不准确,与实际地形相差甚远,下达的命令大都不符合前线实际。彭德怀对此曾当面斥责说:“你们这些教条主义者,只不过是地图上和纸上谈兵的战术专家!”

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曾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过,开始对李德这个老校友曾十分热情。不久,刘伯承发现李德的指挥不合实际,便提出不能硬打死拼,不然会“变成千古罪人”!李德却训斥刘伯承道:“你白进过伏龙芝军事学院,战术水平还不如一个参谋,还当什么参谋长!”由于临时中央负责人盲目迷信苏联教条,一直袒护李德,长征之初仍让他负责指挥。

“大搬家”让蒋介石对红军路线一目了然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在敌军围攻下处境危急,临时中央决定突围前往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以图新的发展。出发前李德制定行军计划,又完全按照苏联红军正规战行动方式,将五个军团的战斗部队全作为中央机关的掩护队,全军成一条直线向西前进。

长征开始时,临时中央对李德在生活上多方照顾,配给了两头骡子,一匹用于骑乘,一匹驮运行李文件。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归国并担任红军学校团政委的伍修权,还为他担任翻译。行军开始后大家又感到,李德制定的行军计划完全不符合中国道路的实际,按地图所划定的路线看似不远,行走起来却大都是羊肠小道,加上携带的坛坛罐罐过多,人马在小路上拥挤,常常一夜只爬一个山头,部队十分疲劳,掉队甚多。

中央红军突围西进之初,国民党各省军阀矛盾重重,难以协调堵截行动。红军若迅速前进并在敌军间隙机动穿插,就能取得主动。但李德制定的行动路线却十分呆板,且行军迟缓,蒋介石从地图上一眼就能看出红军下一步去向,因而能预先设置封锁线并组织围攻,突围的中央红军完全陷入被动挨打的处境。靠着指战员们的英勇,部队冲破了三道封锁线,却也损失不小,11月下旬又进入到国民党中央军、桂军、湘军依托湘江组成的第四道封锁线前。

渡江用时一周,白崇禧终于收了“口袋”

中央红军刚到达湘江边时,白崇禧指挥的桂军在封锁线北面还有一个缺口,如快速前进可以通过。临时中央负责人和李德却舍不得那些坛坛罐罐,让所有战斗部队成甬道式掩护,部队拉长到百里,渡江时间竟达一周。桂军采取侧击,湘军和蒋系中央军追上猛攻,红军经血战冲过湘江后只剩3万多人,携带的笨重物件也大多被迫丢弃。随红五军团担任后卫的刘伯承最后渡江时,看到路边倒下的大批烈士,四处散落的机器、装备,满江漂流的文件和苏维埃币,不禁长长叹息:“这样下去怎么得了!”

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一些领导人和许多指战员便对李德的错误指挥产生了怀疑和不满,经过湘江战役这场红军战史上人数损失最大的一仗之后,不满情绪达到顶点。面对中共领导人的指责,李德灰心丧气地说自己只是个顾问,对失败不能负责,临时中央也不再让他制定行动计划。

据聂荣臻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博古同志感到责任重大,可是又一筹莫展,痛心疾首。在行军路上,他拿一支手枪朝自己瞎比画。我说,你冷静一点,别开玩笑,防止走火。”迷信苏联模式,照搬洋教条的做法,在无情的实践检验面前已经完全破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