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近代日本图强之路的成功(2)

强国之鉴 作者:王加丰


担任岩仓使团副使的大久保利通,回国后掌握了政府实际大权。他在1874年正式提出了《殖产兴业建白(议)书》,这个建议书到现在读起来,还让我们有很多很多的思考。它最精彩的几句是:“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物产之多寡,虽依赖于人民致力工业与否,但寻其根源,又无不依赖政府官员诱导奖励之力”。最后它归结在哪里?归结在要政府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是真正的关键,而政府的作用恰恰又主要是在引导、倡导、鼓励、奖励日本各种各样的人来投资产业,兴办产业,这样一个“建白书”,的确影响了整整一代日本人。从此建议书的提出起,日本正式开始了殖产兴业的具体历史过程。

“殖产兴业”的具体方针,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和动用国库资金,加紧推行资本原始积累,并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殖产兴业,首先要解决资金问题。为此,政府除进行地税改革而获取必要的巨额土地税收入之外,还实行货币金融政策,始而大量发行纸币,继而又提高税率、增收新税,采取金融政策,对人民进行双重的盘剥,还用发行公债的办法,筹集大量资金;对外则通过向亚洲近邻国家实行侵略掠夺,获取资金。

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政策在1868—1880年期间,主要是采取大力创办官营企业,由国家资本带头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以1880年11月《处理官营企业条例》的颁布为标志,开始殖产兴业第二阶段(1880—1885)。这期间以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发展为主。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的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7个方面:(1)废除各地关卡,培育和发展全国统一市场;建设铁路,发展航运、邮政、电报和电话等近代交通通讯事业。(2)接管幕府和各藩的工矿企业,加以改造和扩充,以形成国有的企业体系;大力创办各种称为“模范工厂”的新式近代企业。(3)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造原有技术和工具;注意创办民品工业。(4)采用奖励、保护等多种方式,鼓励优质新产品和发明创新;举办交流会、博览会以推广先进技术。(5)推行“劝农”政策,引进西方农业技术、农牧业品种和经营管理制度;结合“士族授产”的“劝业”,使大批原封建武士从事农垦。(6)扶植与保护私人资本,促进私人企业发展。从1880年11月起,决定将军工、铸币、通讯、铁道、印刷等特殊部门以外的官营企业廉价处理给三井、三菱、川崎、古河等特权大资本家。(7)奖励国产,鼓励国货出口。明治政府自19世纪80年代起,立足本国实际,认为引进必须结合国情,西方经验不能照搬。明治时代,日本在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大力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广为延聘外国各行各业专家,很注意人才的引进,当时外国专家的薪金,可以高出日本领导人数倍;随着本国人才的培育成长,逐步减少以致停止了这种人才引进。派遣留学生出国,也很注意实用实惠,摈弃了盲目性。

殖产兴业政策的推行,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政府的大力保护和扶植下,1886—1890年间,在日本出现了早期产业革命热潮。它几乎扩展到一切主要工业部门,特别是以纺织业为中心的轻工业部门发展异常迅猛。到甲午战争(1894—1895)前后,日本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产业革命开始后,外贸亦急剧发展,外贸额在10年间几乎翻了两番,且以出超为主。

4教育及社会文化改革

明治政府实行资本主义改革的又一重要政策是“文明开化”。这一政策主要涉及文化教育改革及一系列社会文化改革。

明治政府成立伊始,首先整顿旧教育机构,1871年设文部省,掌握全国教育改革事务。1872年9月5日发布《学制》,正式开始有纲领、有计划地改革。在《公布学制之布告》中指出:“学问可称为立身之资本。”制定公布《学制》之目标是:“以期今后一般人民(华士族、农工商以及妇女),必使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