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崛起为横跨欧亚美三洲的大帝国(1)

强国之鉴 作者:王加丰


俄罗斯发祥于东欧草原。周围既没有高山大川可凭,也没有雄关险隘可守。俄国就像一架没有护栏的婴儿车,不断遭受外界的骚扰和入侵。俄国人民在动乱和苦难中磨练出不屈的性格和尚武的精神。

莫斯科一心要把“婴儿车”变成令人生畏的大国。它打败鞑靼人后,便开始向东扩张,越过乌拉尔山,侵入人烟稀少的西伯利亚。17世纪中叶到达黑龙江流域,国土面积增加了两倍多。但在欧洲,通往波罗的海和黑海的出海口被瑞典和土耳其阻挡,同西欧的联系被隔断。俄国的社会经济政治更是明显落后于西欧。在国际舞台上,它还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

17世纪末18世纪初,中国正处于盛世,康熙皇帝更沉醉于自己的丰功伟绩。而俄国的沙皇却看到西欧的进步,自己国家的不足。1682年即位的彼得一世是一位能干的君主。他认定,“俄国需要的是水域,没有出海口就不能生存”,决心要突破俄国被封闭在大陆一角的不利处境。1695年,彼得率军攻打土耳其。由于没有海军而受挫,无法夺取黑海出口。彼得痛感俄国的落后闭塞,决定亲自到国外去看看,学习西方的文明。

彼得一世是莫斯科历代君主中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人,并且是以一个普通代表团成员的身份进行出访的。这在世界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这次出访显示了彼得的开明和远见。它更体现了俄国对大国地位的强烈追求,连一国之君为此也可以作出某种屈尊的事情。

1697年3月,彼得化名下士彼得·米哈伊诺夫,出访瑞典管辖下的里加、普鲁士的柯尼斯堡、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德意志的德累斯顿、奥地利的维也纳,最后经波兰于1698年8月回到莫斯科,历时1年多。彼得没有因自己是沙皇就高高在上、飞扬跋扈,而是同平民百姓吃住在一起。到阿姆斯特丹后,彼得买了一套木工工具,学做木匠;同时安排一定时间参观工厂。到英国后,又进一步学习数学、船舶设计图制作和造船技术。在德意志,他认真察看炼铁、制造步枪的工艺流程。彼得在寄回莫斯科的信上盖了一个印,上面把自己雕刻成木匠,四周环以工具,上面还刻着一句话:“我是一个寻师问道的学生”。

通过出访,彼得开阔了眼界,看到了俄国与西欧的差距,学到了各种新知识,明确了改造俄罗斯的思路和方向。同时,他招聘了众多的工程师、技术工人和教授,共640人来俄国。其中,有水手长科尼利厄斯·克鲁伊斯,后来当上了海军上将;有工程师约翰·佩利,担任开凿运河的工程师;有教授安多里,到莫斯科创办航海学校;还有23人到俄国后当上舰长,72人当上驾驶员,50人做医生。

彼得回国后,大力扩充军备,招募新兵,组建一支由外国军官训练的正规军。1700年,彼得率4万俄军攻打瑞典,被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的1万瑞军打得狼狈败退。

战争的失败并没有击垮彼得的斗志。他全力推行改革,准备与瑞典再战。他加强自己的权力,确立了俄国君主专制制度。在各种章程中明确宣称:“沙皇陛下是专制君主,作为基督教君主,他对自己的事务,无须向世界上任何人负责,他有力量和权力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宽容治理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彼得特别注重扩展军事力量,实行征兵制,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33万人,使用着当时最先进的火枪和大炮。彼得开办造船厂,创建俄国第一支舰队——波罗的海舰队,由此被称为“俄国海军之父”。彼得重视发展经济,引进西欧先进技术,鼓励开办工场特别是冶金工场,并亲自给乌拉尔地区的工矿企业拨去25万农奴做劳工。到彼得去世时,全俄已有100多个工场。此外,还下令建立科学院,设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三个部,推进科研工作。彼得的改革,使俄国的军事、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最令人赞叹不已的是,彼得一世决定在新夺得的土地上建立未来的首都——圣彼得堡。1703年5月初,俄军从瑞典手中夺取了涅瓦河沿岸的土地。27日(俄历16日),彼得就下令在涅瓦河口的扎亚奇岛修建圣彼得堡要塞,后来改称为彼得—保罗要塞。彼得最初关注的是巩固要塞,建立对瑞典作战的坚固前沿阵地。以后逐步扩大建筑面积,在几十个岛屿上建立起房屋。1713年,彼得一世正式将圣彼得堡定为首都。他邀请法国人勒布隆来为圣彼得堡制定城市建设总规划。还邀请意大利、德意志、瑞士等国的建筑师来圣彼得堡主持修建各种不同于莫斯科风格的建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