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Google的面试机制既严格、精密,又充满了Google特色。
对于面试,Google采取了极为严谨的态度,使用统一的、经过精心设计的面试流程。例如,Google虽然在其他方面非常习惯放权给主管经理,但在招聘方面,每个团队的主管经理或招聘经理并没有最终的决策权。因为公司担心每个经理会因为自己希望尽快充实团队而放松了对招聘标准的把关。例如,很多人在招聘时会有类似于“在五个申请者中挑一个最好的”的想法。当应聘者都不能满足公司要求时,他就会不自觉地降低标准。因此,在Google,几乎所有应聘者都必须沿着统一的面试流程走完所有招聘步骤,然后被“招聘小组”客观评估。
例如,假设在一个星期内有一万人投简历,我们会先对简历做一次筛选,那些较优秀的会优先得到我们的电话面试(在中国也可能有笔试)。电话面试过关的,我们会安排面试。在面试中分数较高的人的资料可以被提交到每周的“招聘小组”讨论。最后,“招聘小组”挑出来的最优秀的人又被送到公司的“副总裁小组”再一次审查。这一万人里可能只有100人过关,我们这时会把录用通知发给这100个人,也许里面有90人接受。然后,接受录用的人就可以决定自己从哪一个月开始工作了。一直到这时候,各团队的主管经理才能来“争取”这些“应聘成功者”。同时,每一个刚加入Google的新员工也会根据个人爱好提出自己希望从事的工作列表,公司则会把那些最合适的人分配给最需要他们的部门或项目组。
在整个流程里,每个环节都是精心设计的。拿面试来说,除了极少数有特殊技能的应聘者之外,几乎所有的应聘者都会被不同部门的人面试。每一个面试官都可以看到此前的面试官提出过的问题(这样就不会有重复提问的情况),但是他看不到其他面试官的打分(这样才能保证每个人都足够客观)。每一个面试官在面试后要填写非常详细的反馈信息(通常在两页左右),然后还要为应聘者打分,分数从到不等(可以是小数,表示绝对不能雇用,表示反对雇用,表示可以雇用,则表示坚持必须雇用)。给分时,每一个面试官都必须十分谨慎,因为他的面试技能也会被打分和评估。如果一个面试官多次在别人都给低分的情况下给出高分(或者反之),他自己就会被扣分。如果他的判断经常和别人相反,那么他以后可能就不会有参加招聘的机会了!
为了更好地了解应聘者的情况,公司内部还有一个自动化的软件,它会针对每一个应聘者的简历自动去询问那些可能认识该应聘者的公司员工(例如,这个软件如果发现了一位1995年在苹果公司从事多媒体工作的工程师,就会自动发邮件问我认不认识这个人,请我给出评价,因为该软件知道,当时我正在苹果公司负责多媒体工作)。
当所有反馈信息都搜集好了之后,“招聘小组”的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了。“招聘小组”和公司内的任何项目都没有直接关系,小组成员会审查关于应聘者的所有反馈信息,以及应聘者的学校、学历、工作经验、推荐信、推荐人等信息,然后对所有应聘者的分数进行排序。通常,如果一个应聘者得到了一个,或两个,或有非常明显的负面反馈(如难以沟通、诚信有问题等等),“招聘小组”就不会考虑他了。
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招聘模式,也许它并不是最有效率的,但它能够真正保证我们所雇用的都是一流的人。
重视人才
在Google,因为我们招聘的大都是编程高手或算法大师,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并不鼓励他们成为经理,因为那样的话他们的编程、算法功力就无法充分发挥出来。所以,我们必须要让所有的工程师有一个和经理一样好的“双轨道”制度,也就是提供一套合理的晋升机制,让一个技术人才完全可以做到和副总裁、总监一样的级别。在不同的轨道上,Google为员工提供的机会是平等的,员工并不一定非要做管理工作才能促进个人事业的发展。在Google,一个最高级别的工程师可能比副总裁还要资深。这样的“双轨道”政策从制度上保证了人才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有利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