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与父亲的北京岁月

家国光影 作者:周海滨


“我们院里的果树都是他让种的。他们这些老革命,特别珍惜土地,千方百计要让土地发挥出价值,能为人所用。于是,种菜、种果树,苹果、梨、桃子、柿子、核桃、银杏都有。”

不难想象,这个叶剑英居住了近30年的庭院,当年一定是绿荫叠翠,瓜果低垂。而今在凌孜的打理下依然生机盎然。凌孜说,无论是苍松翠柏还是瓜果菜蔬,眼前处处都留下了父亲的痕迹:树荫下有他不倦读书的身影,大厅里有他用左手打乒乓球时认真的模样。

凌孜历历在目的还有与父亲一起不断颠沛流离的少年时代。

1949年,8岁的凌孜随父亲进入北平,叶剑英出任第一任北平市市长。同年秋,又率部队南下,转任广东军区司令员兼广州市市长。叶向真则留在北京上学。几年后,叶剑英回京任职,凌孜与父亲度过了一个清晰而快乐的少年时代。

“自从我家搬进中南海后,父亲经常和我们小孩玩,是我们整个大院孩子们的 孩子王 。”后来叶剑英南下,各处房屋逐渐修缮,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搬了进来,叶剑英一家搬到中南海隔壁的北长街居住。“没住在中南海里面是因为父亲喜欢自由,中南海进出要好几道岗,很麻烦。”1958年,军事科学院成立,叶剑英就搬到了学院内的这座小楼。

叶剑英在生活中是一个充满温情的人。“我记得妹妹小时候,总是吃了东西不知道饱,每次都把胃胀得特别难受,然后就吐,吐完后她还接着吃, 馋狗 的外号就是父亲给妹妹起的。”

不少叶剑英生前工作人员现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但是“大家见面,仍然叫着老首长当年送的绰号”。叶剑英在家里常爱逗孙子和年轻的工作人员玩,还给他们起了不少绰号:什么“old王”、“马头”、“老和尚”、“teacher蛐蛐”。

“父亲十分关心身边工作人员的工作和学习,他常说,在这里工作的年轻人,为了党和人民把人生最好的时光贡献出来了,要给他们学习的机会,只要愿意都要想办法送他们到学校去学习。”几十年里,叶剑英送身边的工作人员到护校、军医大、国防大学等学习的有二十多人。“文革”中,江青告状说叶帅喜欢走后门,送人从后门上学,一时传得沸沸扬扬。为此,叶剑英向毛主席写了一封“检讨”说明情况。没想到,此事却引出毛主席一个批示:“前门进来的不一定是好人,后门进来的不一定是坏人。”

在外围站岗的警卫战士,叶剑英都叫得出他们的名字,他散步时会走过去问他们家乡是哪里,家里经济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困难。有一次,一名警卫战士告假回家探亲,叶剑英知道他家里经济情况不太好,立刻让秘书拿100元交给他。“要知道,那个时候大学毕业生每个月工资才40元,我们全家五口人的生活就靠我父亲的400元钱啊。”

1955年暑假,凌孜和二哥叶选宁等弟妹随叶剑英去大连出差,住在招待所。“我们小孩子从没穿过那么大的毛巾浴衣,二哥穿上后就舍不得脱,很神气地走到哪里都穿着。”叶剑英见此情形讲起了故事。他说:狗到了春天都应该掉一些毛,到了秋天再长出新的来。世界上有那么一种狗不会换毛,再热也是一身厚厚的毛,这就叫“寒狗不识热天”。“他讲完后,气得我哥嘴巴都撅起来了,第二天也以同样的话回敬我父亲。我们就是在父亲的玩笑中渐渐长大的。”

凌孜说,看着客厅里悬挂的那张父亲与她的合影,总是会回忆起1963年11月一个深秋的清晨。那天,凌孜陪父亲在院落里散步。父亲捡起一片红叶观赏了一下,随手交给凌孜,凌孜回屋就把红叶夹进父亲的厚书里。没想到,隔了一天,写了一首五言诗:“翠柏围深院,红枫傍小楼;书中藏醉叶,留下一年秋。”

23年后的1986年,也是在一个枫叶飘落的深秋,叶剑英在这里走完了最后的人生路程。“当时我找出了一片存在书中的枫叶,兄弟姐妹们都在上面签了名字,以作为对父亲的怀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