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美建交亲历记(3)

亲历共和国60年 作者:陈一然


1971年,毛泽东、周恩来利用中、美乒乓球运动员在日本的交往,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巧妙地发展了中美之间的联系,被誉为“乒乓外交”。图为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在长城游览。

1973年尼克松连任总统之后,派他的安全助理、国务卿基辛格来中国,同中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及越南战争后的国际形势进行了讨论,彼此交换了意见。这时美国的承诺是:在尼克松打算任第二任总统的头两年,大量削减驻台美军,后两年则以类似日本的方式,实现中美关系完全正常化,即同台湾当局断交。与中国建交,只同台湾保持民间往来。

1973年5月作为中美建交前的过渡措施,双方先在对方首都建立联络处,享有外交特权。中国任命黄镇担任第一任驻美联络处主任,美国派戴维?布鲁斯担任驻华联络处主任。在此之前,1973年1月,美国与越南签订了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巴黎协定。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的条件似乎已经水到渠成,人们开始翘首期待中美关系迈向正常化,但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却停滞不前了。1974年8月8日,由于“水门事件”,尼克松正式辞职,辞职前的尼克松自顾不暇,更谈不上关注与中国建交的问题。美国政府本来就因为右派反对而对同中国建交顾虑重重,尼克松的下台无疑给了他们最好的借口。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图为21日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尼克松辞职后,副总统福特接替为总统,虽然他表示对华政策不变,在他当总统期间要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但这更多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采取实际的行动。1975年12月,福特访华的时候,向中国领导人表示,由于美国国内形势的需要,中美邦交正常化要推迟到1976年大选以后,也就是他第二次当总统以后。很可惜,他没有当选,这可以说是美国人的第二次食言。

风云际会

1977年,卡特就任美国总统后,先忙于同苏联进行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对苏谈判几经碰壁后,才于1977年8月派国务卿万斯来中国。万斯在同中国领导人正式会谈的时候提出,“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个基础,既不会损害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又可使非正式接触继续下去,则总统准备使美中关系正常化。”进而提出,根据《上海公报》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美国准备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美台共同防御条约将“逐渐消失”(Lapse),而不是“废除”(Abrogate)。万斯强调,重要的是中国不反驳美国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声明,也不重申用武力解放台湾。万斯带来的美国方案,集中起来就是要中国保证不用武力解放台湾,把台湾与美国之间的“大使馆”降格为联络处,美国外交官在非正式安排下继续留在台湾。而让中美之间的联络处升格为正式外交使团。这个方案被称为“倒联络处方案”。邓小平当即拒绝了这一方案,指出美国的立场从《上海公报》后退了,“如果要解决,干干脆就是三条:废约、撤军、断交。为了照顾现实,我们还可以允许保持美台间非官方的民间往来。至于台湾同大陆统一的问题,还是让中国人自己来解决。”当时万斯不好接受,只得无功而返。尽管美国没有接受我们提出的三原则,但对于中方立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