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接触的成功人士当中,许多人就是因为视野和眼界的开拓而成功创建事业,这种现象尤其在海归中普遍性地存在。通常而言,眼界是指我们视野所能到达的范围,也就是见识的广度和深度。一般有两个解释:
其一,视觉,眼睛所能看到的范围,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谓的见和识,这是它的基本义。
其二,视野,我们能够观察或认识到的领域和范围,包括我们各方面的认知范围,这是延伸义。
中国有句古话:“见多才能识广”。心态的开放,需要眼界的开放。佛教哲学说:我们不仅仅要用肉眼看世界,还需用心眼看世界。反过来也一样成立,有肉眼才有心眼,心眼又反过来指挥肉眼,两者相辅相成。
开放眼界,其一,首先需要超越自身的盲点,善于跳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尽可能地正确认识自己和世界。
人的眼光要全面
余隆曾获得2003年“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他是当今世界乐坛最杰出的中国指挥家之一。出人意料的是,他在上海音乐学院等指挥系开讲座,讲的最多的却是音乐指挥以外的事情。
余隆后来谈到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我说这些让他们感到很新鲜,是因为音乐学院的学生历来都是专业至上,大部分人对班集体工作持轻视态度。我则一再强调不要以为上指挥系只是学指挥,人的塑造应该全面,不要放弃社会提供的任何机会,因为作为指挥总会面对大量的组织工作,需要有领导才能。此外还要有意识地积累知识,要多读书,认识到开卷有益。”
换位思考是种典型的摆脱自我视角的方法。
生活上,我们需要学会“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别人当自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在商业策划当中,要善于“易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消费者,才能了解目标市场的潜在心理,“量身打造”产品和促销方案。在人生当中,更要常常用旁观者的角度来评判自己,才可能更接近客观和真实,从别人的角度去思索问题,才能善于与人沟通合作。
其二,开放眼界还要善于把握时代的发展趋势、国家政策改革的脉络、行业的动态热点,拥有超前的眼光。任何时代,务实者为俊杰,应时而动,与时俱进,审时度势,都有个“时”字,把握好时机通常能取得长远的胜利。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一条成功的领导艺术:“领导者要有认清时代潮流的眼光和预知环境变迁的能力,才能想出因势利导的方法,有先声夺人的气势。”
海尔集团的张瑞敏也有类似的说法:“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长一只眼,盯住领导就够了……市场经济下企业则需要长两只眼,一只眼盯住员工,建立一个能让员工发挥才能、能够公平竞争的人才机制;另一只眼盯住用户,市场是所有员工的上级……但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企业还要长第三只眼睛,那一只眼用来盯住国家政策。”
我的高考选择
1977年,我参加高考,最后决定报考英美文学专业。家里人都反对,他们一直希望我报考德语专业,因为当时德语专业比较冷门,容易录取。
我坚持自己的意见,是因为我预感英语在将来的时代会更有用武之地。虽然当时中美还没有正式建交,但两国关系在1972年时已经解冻,走向正常化只是时间问题。同时,英语与德语比起来,是世界上更为通用的语言。最终,我也证明了自己选择的正确。
其三,我们还要习惯审视,不要在眼界开阔中迷失了自己。换句话说,习惯审视,就是要让眼睛发出大脑独立思考后的光芒。这其中的核心支撑,其实也就是我在上文中说的要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赛伯乐投资公司的董事长朱敏曾用“反骨理论”来形容创业家的与众不同:有些人天生不喜欢“当趋势的跟屁虫”(follow the trend),而喜欢“反抗趋势”(against the trend),如“世上大多数人对‘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是一百八十度’深信不疑,但偏偏就有人想去证明三个角之和不一定是180度。真有一个法国人证实它可以大于180度,一位俄国人证实它可以小于180度,创业家就是这么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