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有效策划(4)

开放你的人生 作者:王辉耀


(5)时限(Time-based)

MBA组织行为学的“X”理论

MBA的学习当中,曾有组织行为学这一门课程(ORGANIZATIONAL BEHAVIOR)。这门课涉及到大量管理学的基本理论,“X”理论是其中一种。

传统的“X”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是懒惰的、被动的;企业要管好员工,就必须采取非情愿的方法迫使工人认真干活。而通过时限和制定严厉的奖罚制度来达到动员雇员努力做事,正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时限是指有明确的截止日期。时限已经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地运用着。老板让你下班前完成某项工作,这就是规定了一个时限。规定有效的期限,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和效能,也是增加压力、激发潜力、提升行动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项羽策划巨鹿之战,破釜沉舟,让军队只携带三日口粮,“三日”便是一个明确的时限,于是行军神速,最终以少胜多。

人生策划三部曲

1.我是谁?

如何来策划我们的人生

我记得有位企业家说过:“我们每个人做任何事必须先要搞清楚三个W,第一是WHO——我是谁;第二是WHERE——我在什么位置;第三是WHAT——我想干什么。其实问题挺简单,做到却很不容易。”

北京开芯易通科贸公司董事长何建国也总结说:“作为老板(投资人)要知道做人,首先要回答好下面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通俗地说,人生策划其实就是要解决三个问题: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该如何做?

我是谁——也就是自我认识,是主观自我对客观自我的认识与评价,也是人生策划的第一步。

有人曾经问古希腊哲学家安提司泰尼:“你从哲学中获得了什么?”

安提司泰尼回答说:“发现自己的能力。”

世界上你最容易又最难了解的人,永远是你自己。

有“股神”之称的巴菲特也有句名言:“在你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投资,关键不是范围的大小,而是正确认识自己。”

特尔斐神庙的铭文

2004年雅典奥运会期间,我曾参观了雅典的特尔斐神庙,神庙里有一段著名的铭文:“认识你自己,应该成为教育的灵魂,成为每个人的座右铭。因为人生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己的认识程度。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过程,就是净化自己的过程。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每个生命体都会获得新生,融入到更广阔、更有作为的生命场之中,而群体的生命质量也会得到和谐的提升。”

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将决定你的心理、行为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如果你的主观认识与客观自我距离过大,就会失去自己与自己、自己与周围关系的平衡,从而产生矛盾,形成种种心理疾病,譬如我们通常所说的自恋、自大、自卑等心理问题。

认识自己包括四个部分,首先是认识自己的长处。

长处是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可以理解为你与你所要比较的对象拥有哪些优势,所谓优势包括与你有关的一切,如优点、特长、天赋、学识、能力、品质、性格、经历、经验,还有相貌、家庭背景,以及你所擅长的一切等等。

德鲁克博士曾在1999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观点:对于一个集体,需要克服的是“短板定理”,而对于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比努力去补齐短板更为重要。

我在“胆略”一章中也提到过优势战略问题。当然,认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也同样是人生需要注意的地方,一个不自知和不自省的人,也不可能分清优点和缺点的区别,这是认识自己的第二个部分。

巴菲特就跟德鲁克博士有相反的看法:“对大多数从事投资的人来讲,重要的不是知道多少,而是怎么正确地对待自己不明白的东西。只要投资者避免犯错误,就没必要做太多事情。”

“我有兴趣帮助大老板做好,但没有兴趣自己做大老板。”

零点调查集团董事长袁岳也是开放式人生的成功实践者。他以前是学法律的,毕业后在司法部工作,在20世纪90年代就敢于抛弃铁饭碗下海创办一家市场调查公司。他曾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我有兴趣帮助大老板做好,但自己没有兴趣做大老板。”

这也是一句值得思考的话。袁岳这么说,当然不是因为他不想做大老板,而是因为他清楚自己并不适合当大老板:“一个人要对自己有个清楚的认识,即你是个什么人才。从我对自己的分析,我认为自己不是那种具备大老板特质的人。首先,我对金钱没有那种与生俱来的敏感;其次,我虽然有做事的恒心,但为达到目的选择手段时,我太讲究条件;第三,我没有大老板那种对各‘派别’极强极强的包容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