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不断创新(7)

开放你的人生 作者:王辉耀


——5W:其一,“何事”(What)。这个问题清楚了,决断才能找到现实依据基础。其二,“为什么”(Why)。我们需要知道我们决断的目的、欲望、愿望。其三,“何人”(Who)。在企业中决断就必须明确由谁决策,由谁负责,由谁执行,由谁监督。其四,“何时”(When)。决断要把握时机和火候,还需要有时效性。其五,“何处”(Where)。我们需要清楚决断的环境、背景。

——5R:其一,风险(Risk)。必须充分估算决断实施之后的各种不利因素、各种副作用。其二,对手(Rival)。我们在做出决断时,竞争对手同样会在做出决断,所以我们还需要知己知彼。其三,关系(Relation)。每一个决断都不是孤立的,它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其四,报酬(Reward)。注定没有收获和报酬的决断,显然是愚蠢的。其五,结果(Result)。决断都是因为目标而作出的,实施之后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吗?值得还是不值得做这个决断?

成为创造型人才的四个关键

当我们拥有创造性的思维和观念,并拥有很好的创造力时,是否就能够成为一个创造型人才?回答当然是未必。根据对200多位成功人士的调查研究,我认为,成为一个创造型人才,还需要注意下列几个方面:

(1)善于变被动为主动

萧伯纳有一句名言:“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适应世界,不明白事理的人想使世界适应自己。”

人们都是在这种主动的不断调整、不断适应的过程中成长的。那些被动工作的人,总是郁郁不得志;相反,那些积极上进勇于创新者,也许常有一时的困顿,但最终都能拥有一个比较辉煌的职业前景。

兵家有句名言: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面对风云变幻的时局,那种被动保守的人,往往都难以笑到最后。

主动争取让我的建议得到总书记的批示

1982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对外经贸部。最初,我在熟悉工作业务时,就是每天帮一位老业务经办抄来往的电报,起草一些函电和文件,召集国内有关公司来局里开会,去机场接人等。对于做这样的工作我当然不满足,但我认为:不管喜欢不喜欢,主动熟悉和掌握自己的工作,主动把握机会,才能够有所突破。

有一次,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联合两家公司投标叙利亚一个数亿美元的大工程,由于项目比较大,部里决定由一位副局长带人前往叙利亚投标,也带走了那位具体负责的老业务员。离投标截止期还剩两天时,中航技却突然宣布退出投标。这个标还投不投?中央要求对外经贸部拿出一个决策意见并写一份报告上报中央,由于该项目的具体负责者尚在国外,而我又主动熟悉了前后的情况,因此自告奋勇地承担撰写此报告的任务。

局里苦于一时无人熟悉具体情况,也同意我这个刚参加工作的新人来试一试。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我也就这样得到一个写重要报告的机会。报告呈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等领导人审阅后,胡耀邦总书记当时就做了认可和鼓舞的批示,并被传达到全国外经贸系统和对外公司组织学习,谁也没有想到这份报告出自一个初出茅庐的新人之手。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谈经理人的层次时,曾特意批评“维持型的经理人”,他认为:“维持型的经理人基本上能保持企业经营的稳定,去年怎样,今年还怎样,上一任的经理怎样,这一任还怎样。业务看来一切如常,如果这项业务是规模较大的业务,这位经理还可能被认为是很好的。其实在市场竞争环境的比较下,这项业务可能已经落后了,这样的经理人并没有给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反而埋藏下长远的风险,因为企业仅仅靠维持是维持不住的。”

(2)敢于打破各种定见和共识

要想成为一名拥有创造力的成功人士,就不能被经验迷惑、被权威误导,更不能被规则束缚。所有的创造和创新,都源于对传统思维的否定,源于对权威的否定,源于对从众行为的否定,源于对传统经验的否定。

亚洲金融危机中胡祖六的“反共识”预测

1997年7月,担任高盛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的胡祖六,一上任就遭遇到了亚洲金融危机。多米诺骨牌一个接一个倒下了,华尔街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分析师都预言说:“在亚洲金融危机面前,中国经济也在劫难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