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挑战与机遇

财智时代 作者:王志纲


挑战与机遇

当今策划业经过了风风雨雨,虽然面临巨大的挑战,但也面临无数的机遇。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能够不断调整、超越自我、迎接挑战者必将渐入佳境,进而羽化登仙;而自以为是、耍小聪明者,将很快被淘汰出局。策划界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局面将随着大浪淘沙的过程而有所转变。我将其总结为五大挑战、四大机遇。五大挑战狼来了。随着中国工业品消费市场的开放和成为世界各财团的必争之地,巨大的知识、智力消费市场也初露端倪。近年来,国外智力服务的商业机构纷纷抢滩中国。

面对“西洋军团”的入侵,尚处于成长期、弱小稚嫩的本土策划机构感到了生存的威胁,很多人忧虑地大呼:“狼来了!”

此话不无道理。西方顾问机构的优势是明显的,他们是百年老店,有大量工业文明经验的积累,有系统、成型的操作模式,有深厚的市场经济、商业文化背景,有广博的世界资源和信息渠道。所以,国内策划机构如盲目模仿、仓促应战,就如一个轻量级的拳手跳上擂台与泰森对垒,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我们是不是因此就缴械投降、放弃阵地了呢?不!在分析了对手的优势、积极学习的同时,我们更应了解他们的劣势,发挥我们的长处。现在国外的咨询机构主要还是为外资企业服务,而为中国国内企业服务,他们往往水土不服。我们凭借对中国国情的深刻了解及博大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等优势,并与西方顾问咨询公司的工业化、标准化手段有效地嫁接,完全有实力迎接西洋军团的挑战。老板成了策划人。10年前,中国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家,很多老板的座右铭是“贵在大胆”。

经过大浪淘沙,一轮轮的淘汰,能活到今天并不断发展的企业老板绝不是等闲之辈。实际上成功的企业家不仅是企业的管理者,在企业决策运作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策划的角色。当策划人找上门,向他们贩卖一招一式的老套路时,老板经常会反过来问:“到底是谁教谁啊?”老板们越来越精明,意味着策划的门槛越来越高,这是好事。“自然法则”将帮助策划界进行优胜劣汰的“生物进化”。不能同中国的企业家一起成长的策划人,早晚会被淘汰出局。而大多数的所谓“策划”,将更多地转向功能性的操作层面,成为分工越来越细的专业服务公司,从而结束一哄而上、都往策划上靠的混乱局面。真正的策划品牌将浮出水面,靠自己的成功案例、理论和思想,确立策划的公信力。“克隆”的终结。创新是策划的灵魂,“克隆”的效益越来越有限。在今天这个快速变换的时代,照搬以往的经验模式和靠提前半步把从国外或沿海学来的东西拿到国内贩卖的时代过去了。

南北、东西的差距在逐渐缩小,高度的信息化使打时间差的天地越来越小。如何保持策划机构持续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时代跳起“迪斯科”。当今时代的节奏已不是慢三步,而是“迪斯科”。怎么把握时代的脉搏、预测未来的趋势,是对策划人的考验。这种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厚积薄发。企业需要“交响曲”。策划人“一招鲜,吃遍天”已成为过去。一招一式早已满足不了现代企业的需求。

现代企业运营就像演奏一部交响曲,策划最有价值的作用是与企业家一起创作交响乐的总谱,帮助整合乐队,并作为舞台总监协助企业家演奏出波澜壮阔的乐曲。在这个领域有广阔的天地,要求更高,挑战性更强。四大机遇知本造就“知本家”。前不久,深圳私人企业商会邀请我担任商会的首席顾问。广东省前省委书记任仲夷在聚会时对商会的会长们说:“你们不要做资本家,而要做知本家。”会长们指着我说,我们这里真正的“知本家”只有王志纲可算一个。对于这种评价,我感到很高兴。

常有一些知识分子老是感到怀才不遇,而我常庆幸自己赶上了这个“千年未遇之变革”的财智时代。知识正从财富的奴仆,变为财富的主人,为我们这些靠头脑打天下的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策划业正是生逢其时。政府呼唤策划人。1997年正是策划最火暴的时候,我在上海策划峰会上就讲,这是因为整个社会都面临转型。企业要转型,区域、政府要转型,个人也要转型,从而引发出对策划的巨大市场需求。

但是当时还是民营企业反应最敏锐,所以他们是我们的主要客户。1998、1999年陆续有昆明、武夷山等地的项目找上门来。世博会可以说是中国第一个政府同民间智业机构签约的项目。他们都是先行者,直到现在,更多的区域和政府部门才醒悟过来,意识到策划是地区发展战略中不可缺的重要环节。现在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方面的客户明显增加。这个信息反映了只要真正走入市场经济,政府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借用外脑,关键是我们是否做好准备,能不能让政府信服。新产业更需策划。近年来,IT业的兴起,商业模式的不断更新和教育、传媒、会展经济的产业化为策划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些领域都是我们关注和正在接触与研究的对象。

新经济更需要注入策划的因素。我们现在有两个网站,一个是中国智网,它是一个整合智力资源的平台,智慧产品电子交易的平台。

另一个网站是王志纲工作室,里面有很多内容,提供思想性的东西。策划市场全球化。中国要走向世界,世界正向中国走来。中国即将进入WTO,这将大大地缩短我们和世界的距离。新的机会层出不穷,就看我们有没有能力把握。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我们根本没精力和时间纠缠在是是非非当中,只想将自己的路走得更稳、更扎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