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与老板合作的原则(4)

丙方的观点 作者:王志纲


先不说这种承诺有几许兑现的可能,即便兑现了,那收益恐怕也是微乎其微的。我见过不少这样的实例。曾有一个项目,市场效应非常好,项目背后有三大股东。一个股东手里有垄断性的资源,另一家有极强的市场操作能力与能征善战的团队,第三家有很强的拿地能力,这是一个优势互补的绝配。项目获得空前成功之后,伴随着项目在全国布局的完成,几乎所有的业内人士都认为明天是他们的了。结果,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原来三方发生了内讧。

分歧产生的原因十分简单,就是谁都想做老大,谁都认为自己能做老大。我反复调解未果,只能留下一个绝望的忠告:“这次分裂,没有赢家。”不幸言中。明明是好事,却不能同舟。“道不同不相为谋”,原本就是山大王思想、霸权本位论,这在时下的中国企业表现尤为明显。所以,每逢老板诚邀我们加盟时,我都说,可以,策略是“体制内,结构外”。所谓“体制内”,就是指为了项目的策划、引爆成功,老板大可以将我们视为其企业的一个部门,这样,才可能产生矢量一致的威力;而所谓的“结构外”,是指无论是团队的管理、运作,还是利益的分配,我们都是独立的,不会与他们捆绑在一起。正因为这样,我们才始终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超然性。这样的角色定位也让我们获得了一种“特权”——按照自己的认识、按照自己的良知和客观、公正的标准,臧否老板,针砭老板。正如俗话所说,“人不求人一般高”。这也是我们10年来能纵横江湖的重要原因,也是老板尊重我们的重要因素。我有一个“卫星自动脱落理论”。我们这些提供智力服务的机构,就像火箭,把卫星——项目及老板,送上太空,送入预定的轨道,使命即告完成。如果这时看见星河灿烂、美丽苍穹就忘了自己是谁,抱着卫星跳起了舞,甚至还想着与卫星一争风采,那么,就注定会灰飞烟灭、自取其辱。任何智业公司与老板的合作,因服务产品的特殊性,注定了双方有一段蜜月期。但任何婚姻都不可能永远处于蜜月期。做项目时,我们与老板一起,大碗喝酒,大碗吃肉,同舟共济,琴瑟和谐,亲密无间,但项目一完,我们扭头就走,绝不黏黏糊糊。

我们像火箭一样自动地脱落。说来也怪,我们越是这样,老板对我们贴得越紧。今年春节前,一个浙江的大老板打电话给我,说过年时想到深圳来看我,问我有没有时间。我告诉他,可能没有,因为我要出国看两个孩子。我问他是否有事,他说没有什么具体的事,只是好久不见了,想跟我聊聊。刚出道时,我还是一个“菜鸟”,被一个老板狠狠地伤了一把。后来,在他的家门口,我又扶持了一个刚刚涉足地产业的老板,帮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后面的这个老板就经常对我说:“他怎么那么傻?居然为了几个钱,把你这样的高人得罪了。

我绝不会做那样的事。王老师,我希望我们成为一辈子的朋友。”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而且他承诺的事,一定会履行自己的诺言。即便如此,项目一完,我们还是自动地脱落了。其实,在当今社会,人都是现实而理性的,老板尤其如此。如果老板都在不断地进步,而你却依然故我、原地踏步,被老板抛弃、忘掉是必然的。只有当老板们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站在一个新的高地上,放眼一望,却茫然惆怅、不知所措时,可以看到在沉沉黑夜之中,居然有一个灯塔傲然地挺立,他一定会义无反顾地直奔灯塔而来,跑到眼前一看,原来是你!那么,所有的老板都会因为与你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深感庆幸——他有了向你靠拢的本钱;如果他过去得罪了你,那么,他今天一定会为自己的鼠目寸光而追悔莫及。概括地讲,三句话:第一,独立的人格、强烈的尊严意识以及主动地疏远老板,其背后都是实力。没有实力,什么都很难说。天助自助之人。第二,同流而不合污,保持距离,不接天上掉下的“馅饼”,不把灵魂抵押给魔鬼。第三,着眼于长远,吃亏是福,练好内功,不断地自我超越,日积月累,无形资产的价值就会越来越高。

功夫在诗外,有时功夫之外的东西,产生的价值更高。其实,我当然知道,自我下海以来,围绕工作室的褒褒贬贬、是是非非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人将我妖魔化,有人将我神化。但不管怎样,我们并没有像一些人预言的那样,或者销声匿迹,或者折戟沉沙、灰飞烟灭。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众口铄金”,但为什么众口“铄”不了工作室这块“金”?就是因为市场的大浪淘汰掉的只会是镀金,而不可能是真正的金子。

决定一个人、一个机构、一个组织生死存亡的力量是市场,是客户,而非一些人的主观判断。一直以来,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我总是提醒员工,只要我们自己不打倒自己,谁也别想打倒我们,时间会证明我们今天所走的路是正确的。

而当形势大好,我们被别人捧上天时,我又会警告大家,现在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地超越自己,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原则之四:消化老板,教学相长我们能够在公平的市场竞争中征服一个又一个精明无比的老板,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不断自我超越的同时,我们可能比别人更善于利用做项目的机会向老板学习。因此,工作室有一条重要原则,叫做“消化老板”。能成为一个成功的老板,不管其文化程度如何,哪怕他没有读过一天书,其智慧与阅历一定有过人之处,绝非泛泛之辈。他之所以能在惨烈的现实中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对手,肯定在一定程度上进入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境地,掌握了生活中的某种规律。有人说,管理的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这里的“艺术”,其实就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磨炼出来的。

一个成功的老板也许没有高深的文化,但他至少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这同样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国香港明珠台曾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老兄是美国的消防队队长,已经干了20年的灭火工作。某一天,他与自己的队员赶到火灾现场时,整栋大楼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他们迅速用高压水龙头,对准火源猛冲。十几分钟后,火势明显减弱,队员们陆续地往里跑,想尽快将大火扑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