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转战湘鄂川黔(1)

王震的三次长征 作者:穆欣


红二、六军团在湘鄂边苏区的发展壮大,使蒋介石忐忑不安,他立即调来40多个团约10万人的兵力,在1935年春向湘鄂川黔苏区发动猛攻,企图消灭我红二、六军团。何键和徐源泉是蒋介石这次“围剿”中最得力的干将,何、徐二人经过协商,制定了“协剿”计划。后来,蒋介石任命何键为“围剿”军第一路总司令,督令湘鄂军火速进剿。这样,敌人分六个纵队向红二、六军团进逼,其势成“合围”之状。

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红二、六军团立即召开紧急军政委员会,研究如何粉碎敌人的“围剿”。会议一致认为我军仍要坚持运动战,运用避实就虚的战术来消灭敌人。王震分析说要先拔掉陈耀汉部这颗钉子。其理由:一是陈部武器装备和战斗力相对都弱于其他各部;二是陈部刚从北方赶来,对南方的地形、水土等都不太适应;三是陈部设防战线拉得过长,即从桑植到陈家河一带,既分散无力,又难以统一指挥和调遣。因此,我军应先在陈家河阻击进攻塔卧的敌陈耀汉的一个旅,并根据敌人的活动情况相机行动。

1935年4月12日,贺龙带领红二、六军团撤离塔卧,向北转移,经过龙家寨、陈家河等地,北渡长江,到湖北去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徐源泉判断我军欲突围北上,命令纵队司令兼第五十八师师长陈耀汉前来围堵。陈耀汉让第一七二旅孤军深入,从桑植急驰陈家河而来。军分委决定兵分三路将这股敌人吃掉。三路军的分布是,第十七师为左路,第四师为中路,第六师为右路,从而对敌人形成包围之势。贺龙率指挥部统一指挥。王震率第十七师在左路活动。在通往陈家河的路上,敌军以一个营的兵力占据一个小山包,妄图阻止我军通过。王震命令一个连把敌人从山包里引出来,全部消灭了敌人。王震来到第十七师第五十一团阵地时,敌人对第五十一团发动了一次又一次进攻,我军遭受很大的伤亡。团长周仁杰身负重伤,脸部被打穿,情势万分紧急。王震立即命令把周团长送下山去,自己来到团指挥所指挥战斗。王震在阵地上召开了第五十一团干部会议,下令进行反冲锋,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王震的到来,使第五十一团广大指战员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整个阵地士气昂扬。王震骑着马,挥着刀,冲锋在前,非常勇敢,全团指战员个个如虎添翼,向敌人发起反冲锋,迅速占领了敌人的阵地。很快就将敌第一七二旅歼灭。就在这次战斗中,王震受了轻伤,出血不止,但他没有退下来,而是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对王震亲临战场,贺龙非常恼火,因为每次战斗打响,王震总是带领战士冲锋在前,而部队规定高级指挥员只能离战场千米外指挥战斗。王震对贺龙、任弼时的批评和爱护,总是笑着承认错误,并保证下一次注意。可每当战斗打响,王震又忍不住带头冲锋,用王震自己的话说,他是被战士的拼杀精神带到前头去的。

陈家河战斗刚刚打响,陈耀汉即率第五十八师直属部队及第一七四旅赶来增援。刚进到两河口,发现其第一七二旅已被歼灭,迅速掉头南逃,准备向塔卧退却,妄图与郭汝栋部会合。本来,红二、六军团准备突破敌人的包围后立即转移,此时临时决定继续追击陈耀汉残部。王震和萧克马不停蹄率部队冒着大雨来到桃子溪北的一个小镇,萧克蹲在河边一看发现河水浑浊,判定一定有敌人的大部队通过。即由王震派人向贺龙、任弼时报告,萧克带领一个团向桃子溪急进。原来正是陈耀汉率其师部及第一七四旅(欠三四八团)和山炮营来到桃子溪,准备等候桑植的一个团到来一起退回塔卧。当贺龙和任弼时到来时,王震和萧克向贺龙等建议在敌人立足未稳之时把它歼灭,这一想法得到了贺龙和任弼时等人的同意。萧克率红十八师埋伏在桃子溪后面的山上,王震率红十七师正面冲击,直插桃子溪。敌人怎么也想不到红军会对他们紧追不舍,而且来得是如此神速!整个桃子溪成了一团大火球,战斗很快结束。桃子溪一战除陈耀汉和一个特务连的一部分逃脱外,他的师部、一个旅和山炮营全部被歼,敌师参谋长被活捉,枪支弹药缴获无数,红二、六军团第一次缴获了山炮两门(其中一门,现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览)。这样敌人对湘鄂川黔边苏区的第一次“围剿”宣告彻底失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