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兵临玉门关下,新疆和平起义(6)

王震的三次长征 作者:穆欣


酒泉西行70里就到嘉峪关,这里是万里长城西端的尽头。出嘉峪关,便进入了广漠的沙海。这里寒风阵阵,尘沙搅得战士的眼睛都睁不开。当时进疆大军已在嘉峪关外的玉门、安西、敦煌一线,一字儿摆开。自古以来,人们常对出关怀着无限恐惧的心理。历代知识分子也多将离乡背井视为畏途,流传下来的咏唱边关的诗词,虽不乏气势豪壮的佳篇,总的说来多是苦边怀乡之作,充满悲观绝望的哀愁,如“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葡萄入汉关”,以及“古来征战几人回”、“春风不度玉门关”之类。至于现代客旅中间流行的一些打油诗,如像“一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往前看,戈壁滩;往后看,鬼门关”,就更离谱,好像出了嘉峪关就是生离死别。这些消极悲观的情调,难免在指战员中造成不良影响。

部队到达酒泉地区后,战士们出于关切,逢人便打听新疆情况。一些暗藏的敌人,乘机制造各种谣言,破坏我军进疆的行动。他们装出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捕风捉影,添枝加叶,甚或无中生有,信口开河,把新疆描绘得十分可怕,说什么冬天小便会冻成冰棍,得拿棍敲;出门走路只能露出两只眼睛,否则耳朵、鼻子冻得一摸就掉;夏天的戈壁滩上,石头上可以烙饼,出门不戴帽子能晒成“鬼剃头”。说到风沙,讲得更玄,说能刮得大石头遍地滚,刮得骆驼在空中打旋。在部队内部,有些人认为战争已近结束,革命已经到头,应该回老家享受天伦之乐了。特别是那些年龄较大的战士,战争年代忙于行军打仗,无暇考虑个人问题,现在胜利了,个人荣辱、婚姻问题也都成了经常思虑的大事。

这种思想也波及到某些干部,有些干部议论,“我们部队在延安是保卫党中央的警备部队,王胡子是延安警备司令。现在党中央进了北平,我们驻北平作中央警卫部队是理所当然的事。现在连西安也待不住,兰州也住不了,要去那些最远、最穷最荒凉的地方。跟着王胡子,一辈子吃了大苦,没好日子过”。有的还把这些牢骚怪话编成了顺口溜,“抗日战争打硬仗,南下北返饿肚肠,烂(南)泥湾里去开荒,胜利以后去新疆,成了光棍,丢了爹娘”。

王震面对这些情况,感到恼火又着急。他是司令员又是兵团党委书记,决定亲自动手解决这些思想问题,坚定部队进军新疆的决心。他陆续找了一些干部谈话,还专为此召开了团以上干部大会。按照他的吩咐,会场正中毛泽东像下挂起大幅老中国地图。王震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发表长篇讲话。他针对部队中出现的那些混乱思想,联系历代战略家无不重视新疆屯垦戍边的史实,详细阐述进军新疆的战略意义。他说:“历史上的班超、林则徐、左宗棠都能为祖国统一,不辞万里艰辛出师西域,难道我们当今的共产党人还不如他们吗?说路远,那时候他们只能骑马坐轿,我们今天还有汽车,苏联老大哥还要给我们派飞机来。他们都不怕路远、干渴,我们就怕吗?有那么一些人,怕到了少数民族地区讨不到老婆,断子绝孙。我王震今天当着大家面保证,我绝不会让我们的部队里出一个和尚。”

讲到激动处,他举起爬山用的木棍敲着那幅地图问道:“你们说,这地图是用什么绘成的?”大家瞪圆了眼睛,不知如何回答。他满怀深情地继续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无数先烈用鲜血绘成的呀!”他指着地图的上方说:“老中国的地图就像我们常说的,像片桑叶。1945年国民党和苏联谈判,国民党同意外蒙古独立了,这片桑叶去掉了一大块。你们看,这里就是从中国完整的地图上划走的一块。难道我们大家还愿意再从我们的版图上少去新疆这一块吗?那1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我们勤劳勇敢的各族同胞,你们舍得吗?我是舍不得的。”

说到这里,王震情绪更加激动地说:“新疆是我们的国土,我们不去,还要我们手中的枪干什么,我们还叫什么革命者!”

王震强烈的爱国情怀,深深感染了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顿时感悟到进军新疆责任的重大,台下激昂地呼喊起来:“我们舍不得少了新疆!”“到新疆去!”“保卫新疆!建设新疆!”全场立刻沸腾起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