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做任何事情不能殃及他人

中国的精神记忆:2008沉思录 作者:罗海岩


最大的无聊是为了无聊而费尽辛劳。最大的难堪是为不值得骄傲的事情而自豪。

愚人的蠢事算不得稀奇,聪明人的蠢事才叫人哭笑不得。因为他用全部的本领证明了自己的愚笨。

主题词:愚昧 冷漠 无良

有些新闻从业人员,常问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显示出了他们的不职业,或是素养低下。以下是某些媒体人员在采访中的丑劣行为,权作整理,以为备忘,共为八记:

其一,医护人员为病人输液、喂水,挡住了摄像机位,主持人不分主次,急躁地对医护人员说:“你让让好不好,我们先拍!”当大家说救人要紧时,主持人说:“只要5分钟就好。”

其二,遇难者上方有一块板,随时可能垮塌,营救员说:“我们先把这个搬开。”主持人却说:“不用,就保持那样别动。”并继续播报。

其三,有位老人被埋住后痛苦地呻吟不止,大家劝老人不要出声以保留体力。此时,主持人却凑上来:“在我们的下方还掩埋着一位老大爷,一直发出呻吟,我们现在试试把话筒放下去看能不能听见老人的声音。”并转过头来,大喊,“大爷,能听见吗?”于是,传来了几句呻吟声。那位老人在快挖到他的时候死掉了,可能就是因为少了点积蓄的体力。

其四,俄罗斯救援队救出第一名幸存者时,摄像机的强光灯正对着幸存者的眼睛。俄罗斯队员对着镜头怒吼,并生气地把门关上,可记者又冲了进去。

其五,某记者在直播时竟然进入手术室采访,污染了已消毒完毕的医生,医生怒不可遏:“你把我搞脏了!”其实,记者进入手术室,还浪费了他所穿的一件无菌手术衣。

其六,一位女民警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和女儿。记者问她在地震中是否失去了亲人?怎么能在痛失亲人的情况下,还在拼命工作?最后问道:“你在救助这些灾民的时候,看到老人和小孩,会不会想到自己的父母和女儿?”直至女民警悲伤失语。

其七,记者采访一个哥哥压在废墟里的男孩:“哥哥还会回来吗?”男孩答:“会回来”,记者有些丧心病狂地追问:“说实话”。这位记者在采访两个小姐妹时,当人家说希望见到爸爸妈妈时,记者居然问:“如果你爸爸妈妈已经不在了,你怎么想……”  

其八,记者问一个只露出头部,全身被压的男子:“你是哪点遭压了呢?”被压的男子回答说:“全身都遭压到了。”记者仍问:“那么你现在还能呼吸吗?”男子无力地说:“还能。你快点喊人来救我嘛!”

随.笔

记者有记者的工作需要,这次抗震救灾中,已经给予这种需要以最大的权力。他们需要向受众介绍事件的始末和背景,这是对受众负责的表现。但置身于灾后惨痛的境地,面对无家可归,失去亲人的灾民,他们首要的是要表达爱心,首先是救灾的一员,然后才是或同时作为记录和采访者。这就让人想起过去有过争论的一个话题:当有人落水时,在旁的记者是先去救人,还是先记录下来,以求教育和提醒更多的人。

在公共事件危机处理的有关法规中,有依法行政之说。比如,野犀牛下山冲进农舍,把人撞成重伤。村里报告到县里,县里来人看到现场后立即报到省里,因为一级保护动物的处置须省级以上才能决定。而几个小时后,上级允许击毙犀牛,人们冲进屋内抢救受伤的夫妇时,他们已经在呻吟声中死去。这就使情和法两难相悖,但又实在无可挑剔。记者采访没有这样的法规要求,顶多是大事不要漏报的规定,这就说明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位的应该是救援,然后才是职务行为,或者把两者交互使用。

记者冷漠的无良行为,主要表现有这样几类:不尊重采访对象的感受,不惜在他人的伤口上撒盐;不顾采访对象死活,为了镜头画面效果,为了所谓抢新闻,不择手段而为之;打搅伤员的救治和抢险的进行,添乱而帮倒忙。这些抢来的电视画面可能很感人,亦或获奖,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可能伤害别人生命之上的自私和无知的行为。

记者们没有考虑采访环境和对象,屡屡提出非职业化的问题,主要是修养、心态和眼界上有偏差,使提问质量低下。仅要画面视频等宣传效果的记者们,应该记取:不要追问受难者的感受了,不要提示他们心灵的创伤了,不要提出浅显无知的话题了,如此不但徒增他人心灵的痛苦,也会使整个新闻界徒增其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