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死攸关的选择(7)

回首1978 作者:童青林


针对实用主义的问题,胡耀邦进一步解释说:国锋同志在对待毛泽东同志的问题上,是拣他的需要,只顾眼前,不顾后果,只考虑个人得失,不考虑党和国家的安危。这是一种典型的实用主义,这很不好。〔38〕

胡耀邦说的一点没错,事实也确实如此。华国锋在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问题上就没有按照“两个凡是”去办。毛泽东在世的时候,听说长沙地委和湘潭县委为他修整故居,便写信给中南局书记陶铸:“令他们立即停止,一概不要修建,以免在人民中引起不良影响。”〔39〕“文化大革命”期间,很多单位竖起了毛泽东铜像,毛泽东得知后,责令中央政治局出面“加以制止”。提倡领导者死后要实行火化,这一点毛泽东也是同意的,而且还签了字。可是,毛泽东刚去世,华国锋就决定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在这个问题上,华国锋却把“两个凡是”丢在一边,其中的原因,只能用“实用主义”来解释。

4月7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决定,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上最伟大的贡献”。5月1日,为学习《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华国锋发表了题为《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进行到底》的长篇文章。他在文章中解释了什么叫继续革命,他说:贯穿在《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根本思想,“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的原理,在无产阶级夺得政权的时候,立即把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在无产阶级专政下把社会主义革命继续进行下去。”他认为,毛泽东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有关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命运的重大问题,“创立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华国锋甚至断定,毛泽东是“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来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而且,这也是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一条清楚的、明确的、正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他还说:“毛主席要我们时刻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抓住阶级斗争这个纲,一步步地做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工作,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40〕华国锋这样说,无疑为他提出“抓纲治国”的思想找到了依据。

七天之后,即5月9日,华国锋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发表讲话,说《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最重要内容,就是“毛主席创立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他甚至提出,在今后23年,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要领导全国人民,继承毛主席的遗志,遵循党的基本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41〕

直到1977年8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大,华国锋在指导思想上依然没有转过弯来,还在倡导“两个凡是”。8月12日,他在政治报告中对“毛主席作出的决策”和“毛主席的指示”做了极为充分的阐述,继续肯定了“文化大革命”和作为它的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华国锋强调说,在社会主义时期,“毛主席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完整地创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国家,如何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道路。”他认为,“这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成果”,是中国“亿万群众进行胜利战斗的光辉旗帜。”他把“四人帮”的罪行归结为“全面篡改毛主席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这样一来,同江青这伙人的斗争,就变成了“围绕着坚持还是篡改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来展开的”。这无疑是说,揭批“四人帮”的斗争越深入,就越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这次代表大会在揭批“四人帮”、动员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面,是有历史贡献的。它虽然宣布“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却又是在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前提下宣布的。因此,这次代表大会不可能真正实现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困境中摆脱出来,开辟新道路、开创新局面的转折。华国锋在政治报告中依然重申了毛泽东说过的话:“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他甚至表示:“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结束,决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决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结束。”他还声称:“‘文化大革命’这种性质的政治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我们一定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

在讲到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时,华国锋又一次强调了“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他指出,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使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进入这个时期的关键时刻,党中央作出了抓纲治国的战略决策”。他进而解释说,这个战略决策有一个中心点,“就是高举和捍卫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揭批‘四人帮’的伟大斗争进行到底,彻底肃清他们的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流毒和影响,巩固和发展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胜利成果,在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对外工作的各个领域,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为了“坚决维护”“毛主席作出的决策”,必须“始终不渝地遵循”“毛主席的指示”。为此,华国锋要求从这次代表大会之后,“对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理论,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看谁真正地学到了一点东西,看谁学的更多一点。”

华国锋或许没有想到,“两个凡是”后来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他自己为此作过检讨,也因此而离开了中央的领导岗位。

4. 邓小平复出始末

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曾经问过邓小平:“最痛苦的是什么?”邓小平回答说,他一生当中最痛苦的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里,就有两次被打倒。一次被下放到江西,一次被禁锢起来,冒着被暗害的危险。而他的复出又是同“天安门事件”联系在一起,这成了当时两个敏感的话题。

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是因为毛泽东不愿意看到他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73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从江西“牛棚”里回到北京,开始代替周恩来分管国务院的工作。他在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期间,于1975年开始对各方面进行整顿。这种整顿实际上是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各种“左”的错误做法。用邓小平后来的话说,“这些整顿实际上是同‘文化大革命’唱反调”。这是毛泽东所不能允许的。在此期间,毛远新经常在毛泽东跟前搬弄是非。他在1975年9月曾告诉毛泽东,现在社会上有股风,就是对“文化大革命”怎么看,是肯定还是否定,成绩是七个指头还是错误是七个指头,有分歧。他还对毛泽东说,邓小平很少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

恰好在这个时候,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惠宪钧等几个人通过邓小平向毛泽东转交了两封信,这使毛泽东感到不悦。他由此认为,刘冰等人写信的动机不纯,他们的意见代表了对“文化大革命”的不满。他把这件事同毛远新汇报的情况联系起来,断定有人要“算‘文化大革命’的账”。他希望邓小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一个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决议。他让邓小平主持通过这个决议,一是让邓小平这些对“文化大革命”有看法的人作这个决议,就可以堵住那些对“文化大革命”有异议的人的嘴,使他们不再唱反调;二是毛泽东想给邓小平一次机会,让他改变观点。但是,邓小平没有接受毛泽东的建议。他还说,由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适宜,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随之而来的是,邓小平的大部分工作被停止了。

1976年2月,华国锋代理国务院总理职务,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这时,全国开展了“反击右倾翻案风”的运动。华国锋分批向党内高级干部传达了毛泽东的“重要指示”。在这个指示中,毛泽东点名批评了邓小平。他说,邓小平这个人是“不抓阶级斗争的,历来不提这个纲。”他甚至认为邓小平“代表资产阶级”。尽管如此,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批评还是留了一定的余地,说:“批是要批的,但不应一棍子打死。”〔42〕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