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理标准大讨论(3)

回首1978 作者:童青林


作者在文章里究竟写了些什么使华国锋都觉得很好?文章一共讲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新的课题”。实际上是在讨论当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作者指出,现在,我们面临在本世纪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起点。这是又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占全人类四分之一、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技术落后的大国,要在不到四分之一世纪内,从乡村到城市,从农业、工业、国防到科学技术,全面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是从国内角度来看,还是从世界范围来看,都是惊天动地的历史壮举。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人们的物质生活到精神面貌的深刻改造。它的成功,不但将改变整个中国的现状,而且将影响世界的革命进程。“四人帮”虽然被打倒了,但是,“四人帮”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造成的困难,尚待我们继续克服。被“四人帮”破坏了的,要百废俱兴。被“四人帮”搞乱了的,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作者还说,为了适应新时期的新任务,我们要树雄心,立壮志,要有一种奋发图强,百折不挠,敢破敢立,脚踏实地的精神状态。这种精神状态,“要求我们在新事物面前,具有高度的革命敏感性和革命果断性。”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善于学习”。作者写道:我们的领导和思想水平,我们的经验和知识,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要更好地适应新的历史任务提出的要求。我们要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必须具备革命者的一种可贵品质,就是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有的同志缺乏这种敏感,不善于学习新东西,思想套上了精神枷锁,工作掉进了事务深渊。“四人帮”制造了一系列精神枷锁,设置了一系列思想禁区,使人们不敢越雷池一步,思想僵化,不接受新事物,怕研究新问题。“四人帮”的这种流毒极为严重,必须肃清。除此以外,心有余悸,怕担风险,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等等消极的东西,也是束缚思想的精神枷锁,“应当统统去掉”。要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就必须打碎精神枷锁,跳出事务深渊,以高度的革命敏感去接受新事物,研究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领导水平,改进工作方法,使自己的思想不断更新,始终走在四个现代化这场伟大革命运动的前头。”

文中提到的第三个问题是“多谋善断”。作者指出,现代化这场伟大革命带来的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不但逼迫我们要有对新事物的高度敏感,还要求我们在新事物层出不穷的环境中善于作出判断,把革命的敏感性同革命的果断性结合起来。“这就是毛主席一贯教导我们的,要多谋善断。”

什么叫多谋?就是“与多方面商量,向多方面作调查。”我们了解情况,制订方案,要多听各方面的意见,多研究各种材料,走群众路线。有的同志与相同意见的谋得多,与相反意见的谋得少,与干部谋得多,与群众谋得少。这样,了解情况就不全面。“我们不仅要与左右的干部谋,更要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谋;不仅与相同意见的同志谋,更要注意与不同意见的同志谋。”既然有人提出不同意见,“你就应当与他谋,看看他的意见怎样。”谋的方法很多,如开调查会、座谈会等。要了解农业情况,解决农业问题,就上农村生产队去谋。要了解工业情况,解决工业问题,就上工厂车间去谋。要了解科研情况,解决科研问题,就上研究室去谋。要了解教育情况,解决教育问题,就上学校课堂去谋。要了解商业情况,解决商业问题,就上商店柜台去谋。要了解军队情况,解决军队问题,就上连队去谋。总之,“一切新事物都出在第一线,领导人员的头脑,只能起一个加工厂的作用。我们要使自己的头脑跟上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必须多谋于各条战线的第一线。”

什么叫善断?就是“在多谋的基础上善于判断,善于下决心,少谋武断不行。”穷于应付,无法迈开腿上第一线去,根本不同人家商量,就下判断,这叫武断;还有一种,有谋无断,想来想去,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不果断,也不行。“多谋就能稳准,善断就能好快。”为此,作者在文中还讲了一段有关袁绍的故事,说:袁绍出身望族,四世居三公位,在封建士大夫中威信很高,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兵强马壮,有几十万军队,号称长戟百万,胡骑千群。那时曹操只有四万兵。可是几年之间,袁绍就被曹操彻底打垮了。曹操部下有个参谋叫郭嘉,批评袁绍的要害是“性迟而多疑”,“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既不敏感,又不果断,结果垮了台。

作者由此认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有一整套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完全可以做到多谋善断”。〔14〕

这篇文章得到华国锋的赞同,很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文章肯定了“抓纲治国”的方针。作者开宗明义地指出:“1978年是抓纲治国三年大见成效重要的一年”。在这样一种形势下,“我们应当以怎样的精神状态跨进这新的一年?”这当然很合华国锋的口味。第二,虽然作者提出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但毕竟没有直接批评“两个凡是”。所以,文章的主基调是华国锋可以接受的。几个月后,《理论动态》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此后,华国锋也就不再支持这个刊物了。

1月5日,《理论动态》发表《农村集市贸易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吗?》。4月15日,又发表了《怎样看待正当的家庭副业?》。两篇文章批驳了多年来一直盛行的“资本主义自发倾向”的说法,认为农民经营的自留地和正当的家庭副业不是资本主义的东西,以这种从属性的经济为其存在的主要基础的集市贸易,“当然也不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文章说,保留社员家庭副业有其客观必然性,如果把家庭副业当做“资本主义尾巴”割掉的话,就是在实行一种“愚蠢”的政策。这两篇文章后来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了,引起很大影响。

《理论动态》有这么大的影响,主要还在于它“燃起关于真理标准讨论之火”。作为一个面向共产党的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刊物,《理论动态》以其内容和特点见长,在共产党内产生的巨大影响是可想而知的。胡耀邦在谈起这一刊物的作用时说,别看这个刊物小,办好了以后,“等于我们办了另外一个党校”。〔15〕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展起来后,《理论动态》的影响就更大了,以至胡耀邦在同《理论动态》组的成员谈话时颇为深情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死后,要写上一笔,生前办过《理论动态》。〔16〕

几乎就在同时,邓小平对胡耀邦夸奖说,你们的《理论动态》,班子很不错啊!你们的一些同志很看了一些书啊!不要搞散了,这是个好班子。〔17〕

2. 一个常识性问题引起的讨论

“两个凡是”提出之后,很多人开始以此为标准来判断是非,真理标准问题被搞乱了。为此,1977年8月25日,《理论动态》发表了一篇文章,批评“风派人物”。文章是胡耀邦审定的。其中说道,这种“风派人物”对待是非,不是以客观实际为准,而是以“小道消息”为准,以某些“权威”的意见为准,“以报纸刊物上的提法为准”。

在毛泽东逝世一周年之际,陈云、聂荣臻、徐向前分别写了纪念文章。聂荣臻在文章中说,我们的一切正确思想,归根到底,“只能从实践中来,从实际经验中来,并且必须回到实践中去,通过实际经验的检验。”他甚至表示,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要掌握它的精神实质,学习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基本原理当做行动指南,“反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些词句当做脱离时间、地点和条件的教条”。〔18〕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