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骤然变得紧张起来,“在当时的高压之下,已是一片鸦雀无声。有人已经开始作沉痛检查。”〔76〕在这种情况下,胡耀邦也感到一定的压力,产生了“冷却一下”的想法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不仅如此,杨西光承受的压力也是明显的。王强华在他的一篇回忆文章中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后,不仅引起了新闻界、思想理论界的重视,而且惊动了中央领导人。一时间,“砍旗”、“丢刀子”、“犯了方向性错误”等大帽子劈头盖脸而来。这篇文章的发表,确如杨西光所说,没有向上级请示报告,听说当时中央宣传部的负责人因此被指责“没把住关”,而且规定《光明日报》今后发表这样的文章要报告。可能是由于出现了上述情况,杨西光在一个时期内神色比较严肃,大家心理多少也有些紧张。有一次下班之后,杨西光在办公室里喃喃自语,大不了把“乌纱帽”丢了,没什么了不起!当时,我已感觉到问题的严重和他所承受的沉重压力。大家的这种心情,直到后来,特别是听了邓小平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之后,才算真正松了下来。〔77〕
作为当事人,吴江也“感到周围空气沉重”。但问题毕竟是由他们的文章引起的,如果对于这种严重指责保持沉默,那就意味着“我们已屈服,无理可说”。如此一来,“真理标准讨论势必夭折,我们也将承担严重罪名,‘两个凡是’的势力将更为猖獗,我们的处境将更加困难。但如果提出反驳,倘局势依旧,其后果也难以设想。”所以,他考虑再三,不同意“冷却”,打算写一篇文章从正面给予回答,“据理驳斥”,并等待适当时机以适当方式发表。〔78〕这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一文。
考虑到胡耀邦当时的处境,他的两个顶头上司已经提出批评,因此,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吴江事先并没有告诉胡耀邦。不过,初稿写出来后,吴江还是送给了胡耀邦。可是,胡耀邦没有主张立即发表这篇文章,而是让他的秘书转告吴江:“等三个月以后再说”。〔79〕
后来,吴江在谈到这件事时说,他理解胡耀邦的态度,“作为一个高级领导人,总不能不照顾起码的组织原则。”但他觉得此事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为了不给领导人之间的关系添麻烦,“至少在形式上摆脱胡耀邦与这篇文章的干系”,吴江也就没有把文章的最后定稿送给胡耀邦审阅,至于如何处理,亦未向胡耀邦请示。
文章最后拿到《解放军报》去发表。因为,《理论动态》已不可能刊登这篇文章了。宣传系统下达禁令之后,《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也不能发表此类文章。那时,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刚开过,《解放军报》还刊登了邓小平的讲话,而这个讲话又是同“两个凡是”针锋相对的。所以,吴江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时机。于是,他决定求助于《解放军报》。碰巧的是,此时他正好同《解放军报》副总编辑姚远方有联系,就抱试一试的态度,写了一封信,连同文章一起送给了姚远方。
吴江还特别提到一件事,当他接到第一次发稿清样时,“突然想起,建议将文章送请给时任中央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过目。”他此举的目的是想寻求罗瑞卿的支持,但没有想到罗瑞卿如此认真,不仅表示支持,还通过编辑部转告吴江,提出两点修改意见。〔80〕
关于这篇文章送《解放军报》发表的原因,沈宝祥也有一个说法。据他说,胡耀邦的秘书梁金泉曾告诉他,胡耀邦收到吴江送来的文章后,觉得不好办,在当时的情况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都承受不了那种压力,《理论动态》也不好发表。后来,胡耀邦就让吴江去找罗瑞卿。胡耀邦还解释说,罗瑞卿在党内威信高,文章拿到《解放军报》发表,分量就不一样了。于是,胡耀邦把文章装进信封里,让梁金泉送给罗瑞卿。〔81〕
至于《光明日报》为什么也没有发表吴江的文章,王强华在他的回忆文章里对此作了解释。他说,本来,杨西光对组织和发表实践检验真理的文章是十分坚决和积极的,但是,在《光明日报》发表第一篇文章以后,特别是听到了关于以后发表重要文章要报告之类的“指令”,他对继续发表第二篇文章就不能不认真加以考虑和有所顾忌了。《光明日报》是中央和宣传部直接掌管的报纸,而《解放军报》由中央军委掌管。如果第二篇文章由《光明日报》“顶风”发表,难度较大,风险也大。但是,如果改由军队报纸发表,并由一位军委领导人审阅和签字,也许就可以绕过宣传部门而直接发表。〔82〕
身为中央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对真理标准的讨论一直持积极支持的态度。《人民日报》3月16日发表《标准只有一个》的文章后,罗瑞卿当即就说,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真理,但不能自己检验自己,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解放军报》转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罗瑞卿对总编辑华楠说:“这是一篇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好文章。它提出的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能坚持好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的事业就不能前进。”他还表示:“要注意肃清‘两个凡是’的影响,军报要积极支持和直接参加这场讨论。”
在邓小平6月2日讲话的当天,罗瑞卿就向报社打招呼说,《解放军报》要根据邓小平的讲话精神,组织一篇有分量的文章。而且,他对稿子催得很急。就在这时,吴江的文章送到了《解放军报》社。
华楠、姚远方看过之后,觉得这篇文章“很符合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于是,他们就将文章送给了罗瑞卿。姚远方还向罗瑞卿解释说,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可以发表。几天之后,罗瑞卿告诉华楠,这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但“要精心修改,使内容更充实、理论水平更高。”他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增加毛泽东写的《实践论》、《反对本本主义》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几篇文章的有关内容;二是引用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罗瑞卿解释说,必须做到“立论要稳,无懈可击。”他还嘱咐道:文章“什么时候改好,什么时候发表,不要抢时间。”
在文章的修改过程中,罗瑞卿与胡耀邦通了6次电话,给《解放军报》社打了5次电话。同时,他还告诉《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社,让他们转载这篇文章。
6月18日,文章的清样送给罗瑞卿审阅。当晚,罗瑞卿打电话给姚远方,说他看了一遍文章,印象很好。他还说:现在有人搞“两个凡是”,这种做法,表面上好像在维护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违背和损害毛泽东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从来没有讲过“凡是”,毛主席也没有讲过“凡是”。如果用“两个凡是”的态度对待列宁的话,就不会有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如果用“两个凡是”的态度对待毛主席的话,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就不可能在新条件下继续发展。〔83〕
随后,胡耀邦也看了这篇文章,还提了三点意见:第一,同意《解放军报》发表;第二,文中有关“砍旗”的话可以删去,从理论上讲清楚就行了;第三,请罗瑞卿、韦国清再看一遍。
6月19日,姚远方将修改后的文章送给罗瑞卿,并附了一封信,转告了胡耀邦的意见。罗瑞卿看过之后,又提了两点意见。此后,华楠、姚远方根据罗瑞卿的意见,并同吴江商量之后,对文章再次进行修改。6月22日,修改后的文章送给了罗瑞卿,同时又写了一封信。其中说道:根据你的意见,又作了修改,修改的地方用红笔画上了。
华楠后来回忆说,罗瑞卿自6月10日左右看到吴江的文章后,至少同他和姚远方两人谈了5次,同他本人谈了3次,还同胡耀邦多次联系,仅文章就看了三遍,还查阅了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并提出修改意见。罗瑞卿为这篇文章倾注了大量的心力,这足见他对这篇文章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