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代序

李立三之谜 作者:李思慎


1980年3月20日,正值母亲生日的那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陪同她,走进北京中山公园内的中山堂。抬头一望,父亲的形象立刻展现在我的眼前。他昂首远视,坚毅的目光充满了信心和自豪。我知道,这幅标准像是父亲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夕拍摄的,生动体现了他那胜利在望的高涨情绪和乐观豁达的革命家胸怀。

爸爸,我又见到了您!多少年前的生离死别,多么漫长的峥嵘岁月,现在统统都过去了。今天,我和母亲终于在这里见到了您!

邓小平率领中央领导同志走过来,和母亲及我们子女一一握手慰问。由王震刚刚宣读的悼词还在我耳边回荡:

李立三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现在,党中央决定为李立三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林彪、“四人帮”一伙强加给李立三同志的一切诬陷不实之词,都应统统推倒。

父亲在世的时候,从不愿讲自己的政治生涯和革命功绩,留在我记忆中更多的是慈父的温馨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还有那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精神魅力。父亲是我孩提时亲切依偎的巨人,是我少年时期深深崇拜的偶像!但是,长大成人后,我发现自己对他知之甚少。我力图梳理一些零零碎碎的片段,想追问的问题却比得到的答案要多得多。此时此刻,我多么想坐到父亲身边促膝长谈,倾听他一一给予解答。我多么后悔十七八岁时曾谢绝了父亲要我记录他口述往事的建议!这时我才开始向母亲认真询问,走访父亲生前的战友和部下,后来还一头扎进共产国际档案馆,贪婪地翻阅着发黄的历史档案,渐渐增进了对父亲生平的了解。

我了解到许许多多有关父亲的动人故事、传奇般的曲折经历。我仿佛看到父亲站在海轮的船头遥望着法国的海岸;看到他在昏暗的油灯下正在安源夜校给工人们讲课;在上海街头,他巧妙地躲过密探的追踪;在赣南,他带领着走出南昌的起义队伍翻山越岭,艰苦作战;在东北,他藏在俄侨的马车上越过边境,奔赴“红都”莫斯科去参加中共“六大”……妈妈和爸爸的“跨国之恋”更是扣人心弦。爸爸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身陷囹圄,在劫难逃,正是我母亲,一个质朴的俄罗斯姑娘,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向他献出了纯洁的爱心。依靠爱情的力量,他们俩冲破社会的阻隔和偏见;人生的坎坷和遭遇使他们彼此难解难分,风雨同舟三十载……父母亲的恋爱故事被《阳光卫视》收入《百年婚恋》大型电视记录片,展现了他们崇高的人文精神,脍炙人口。

父亲在党内被平反之后,一转眼,二十多年又过去了。1999年父亲百年诞辰之际,首都北京、其家乡湖南等地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父亲的历史功绩再一次被肯定,他的功过得到了较为客观的评价。然而,或许因平时宣传介绍得不够,他的名字一般还是仅限于和“立三路线”连在一起,而很少引起人们其他联想。正如本书所说:……以至于人们心目中的李立三,几乎只是党史教科书中的一个特定的“符号”,而并非一个活生生的人……

我身为李立三的女儿愿意向大家作证:李立三的的确确是个活生生的人,他有七情六欲,有喜怒和悲哀,有过错和失误。他个性突出,锋芒毕露,但又直率坦诚,从无害人之心。凡是在他身边工作过的人都是这样回忆他的。

这本书的基础是曾与父亲共事多年的李思慎同志历经二十多年所精心搜集整理的纪实性资料。感谢李思慎、刘之昆两位作者,真实、全面地描绘了父亲的一生。在他们的笔下,李立三的形象被塑造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为解读李立三这个“符号”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年轻一代和广大读者们能够接近他,揭开《李立三之秘》。

李立三长女:李英男

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