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从平民学校开始的火种播撒(1)

李立三之谜 作者:李思慎


李立三留在了安源。

为使平民学校取得合法存在和公开活动的条件,他设法通过社会关系找到当时在安源商会的一位姓贾的开明绅士给以支持,同时打听到当时萍乡县的知事范子宣是“举人”出身,喜欢古文,反对白话文。因此,就用“四六体”写了一份备案的“禀帖”,请那位绅士帮助呈到萍乡县公署。“呈文”的中心意思是“帮助工人增加知识,发扬德性”。果然得到县知事的“青睐”。他看了“呈文”,又得知李立三是刚从法国留洋回来的,大为高兴,很快就找李立三去谈话。

“你的文章写得不错!”县知事很客气地说。

“我准备在安源办个平民学校,教工人读书识字,希望县大人早日批准。”李立三说。

“这个办法好,我很赞成!安源那个地方嫖赌逍遥的恶习必须纠正。”

县知事满以为李立三办学可以奴化工人,帮助维护其统治,故连连称赞。因为当时的安源工人中不少人都参加洪帮组织,吸食鸦片和赌博极为普遍,街上到处都是大烟馆和赌场,社会风气极坏。县知事以为李立三到那里去帮助搞平民教育,对他没有坏处。所以,当李立三提出,要县府在他写的呈文前后写几句话,发一个布告,对学校加以保护时,县知事也满口答应了,立即命令司书写了一张布告交给李立三。由此,李立三很容易地就争取到在安源办学的公开合法身份。

李立三回到安源,通过铁路工人周镜泉、李涤生认识了火车司机朱少连等一些工人,并由他们帮助在五福巷工人张紫民家的楼上办起了平民学校,在门口挂上了学校的牌子,贴上县府的布告。又写了几张招生广告贴到街头和矿上。李立三用劳动组合书记部和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拨给的经费,购置了简单的桌椅板凳及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同时走街串巷,动员工人子女入学。最初入学的三四十个工人子女,完全免费,由李立三直接任教。由于房舍狭窄,李立三便采用复式教学的方法。

在办学过程中,李立三以访问学生家长的名义,与工人群众进行了广泛的接触。李立三向他们宣传团结奋斗的道理,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发现和训练他们当中的优秀分子,很快从中发展了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成立了由8名团员组成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安源路矿支部,由李立三担任支部书记。到1922年9月安源大罢工以后,团员发展到90多人,于是在当年12月改建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安源地方执行委员会,由陆沉接任委员长,下属7个支部。

正是依靠这些青年团员们的集体努力,李立三很快又创办了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附设在平民小学内。李立三白天给儿童上课,晚上给工人上课。“桌椅都是由工人自己带来或借来的,大小长短极不一致,黑板也是由工人自己动手做的。”初开学时,只有朱少连、李涤生、李德炳、周镜泉、贺春生、颜焕才、杨庆仁等一二十人。李立三穿件蓝布褂子,一家一户去串门,动员工人来读书,工人都叫他为“游学先生”。后来逐渐增加到四五十人,路局工人居多,按照文化程度的高下,分为两个组。使用的课本有两种,公开使用的是平民教育的课本,实际使用的是李立三自己编写的课本。李立三结合工人的实际情况,自己动手编写了一些浅显易懂的教材,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的基本知识。例如:《劳动歌》

你种田,我织布,他烧砖瓦盖房屋。哼哼!呵呵!哼哼!呵呵!做工八钟点!休息八钟点!教育八钟点!大家要求生活才劳动。

认识字,好读书,工人不是本来粗。读书,识字,识字,读书。教育八点钟!休息八点钟!做工八点钟!大家要求教育才劳动。

槐树绿,石榴红,薄薄花衫软软风。嘻嘻!哈哈!嘻嘻!哈哈!休息八点钟!教育八点钟!做工八点钟!大家要求休息才劳动。

又比如:

打牌,赌钱,真是有害无益的事;

花了时间,输了血汗换来的工钱,又伤了身体。

有空的时候,顽(玩)耍的方法,

最好到俱乐部去,打球、顽(玩)音乐、听化装演讲等;

因为这都是有益无害的事。

父挖窿中煤,子扯窿中拖,

煤炭堆如山,父子都挨饿,

寅吃卯粮时,妻寒子也饿,

三月无饷发,生活真难过!

拜菩萨,敬老爷,是一种迷信。

木头,泥土做成的东西,那是什么神呢?

费了时间又花钱,

真是有害无益。

命运,是压迫阶级的迷药。

一班流氓,也用他来骗饭吃。

我们不要听天由命,

我们要打倒压迫阶级,

救我们自己。

李立三给工人上课,把文化课和马列主义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比如,他教“工人”二字,先教学员分别认识这两个字,再把工人二字一上一下写在黑板上,向工人说:“工”、“人”两个字上下连起来就是一个“天”字。不仅教会工人认识了第三个字,还借题发挥,说明工人阶级是顶天立地的好汉,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批判那种瞧不起工人阶级的反动思想和自卑观念,提高工人的自尊心和阶级觉悟。再比如,工人称呼他为“先生”,他就教学员先认识一个“牛”字,然后在“牛”字下边画一横杠,告诉学员说,这就是先生的“生”字。接着他又风趣地说,“先生”也不过是牛坐板凳。那些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先生”,并不高明。工人们听了哈哈大笑,点头称是。趁此,他对工友说,以后你们不要叫我先生,就叫我老李或能至吧,由此缩短了他与工友之间的距离,为后来开展工作扎下了深厚的根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