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上海总工会的诞生

李立三之谜 作者:李思慎


为了加强对日益高涨的工人运动的领导,统一上海各工会的组织,党中央决定成立上海总工会。早在5月2日,李立三就根据党组织决定,召集24个团体代表开会,组成了上海总工会筹备会。5月18日又在会文路荣业里开筹备会成立大会,通过了工会章程,选举李立三为会长的筹备董事会。24日左右,总工会在宝山路开始活动。

31日,李立三与总商会谈判结束,迫使其签了罢市令以后,根据党中央的决定,连夜在宝山路又召开了各工会代表会议,宣布代表21万工人的上海总工会正式成立,夜11时推选出李立三、刘华、孙良惠、杨之华等为上海总工会委员,公推李立三为委员长,刘华为副委员长兼组织部主任,孙良惠为宣传部主任,杨之华为女工部主任。随后,刘少奇到上海,也参加了总工会的领导,任总工会总务科主任(相当于秘书长)。上海总工会的成立,标志着上海工人运动从分散的状态开始转向集中的有组织的活动,也再次把李立三推向了代表上海数十万工人进行生死斗争的第一线。

上海总工会公开成立后,就在宝山路宝山里公开挂牌办公。它的第一道命令便是号召上海工人为反抗帝国主义大屠杀,实现全上海总同盟罢工。6月1日下午,上海总工会发布《告全体工友书》,呼吁“从6月2日起,上海全埠各业工友,全体一致罢工!报仇雪耻!反抗残暴杀人的外国强盗!”

为了指挥这次大罢工,总工会先后设立了30个指挥点。

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李立三为进一步加强上海各界反帝统一战线,又在6月4日以总工会名义推动召开了各界团体联席会议。大家公推李立三主持会议,研究“三罢”期间的统一行动问题。决定成立上海工商学联合会,统一领导上海的反帝运动。6日,李立三根据中央决议,在工商学联合会提出同帝国主义交涉的17项条件,包括4项先决条件和13项正式条件。先决条件是:⑴宣布取消戒严令;⑵撤退海军陆战队,并解除商团及巡捕之武装;⑶所有被捕华人一律送回;⑷恢复公共租界被封及被占据之各学校原状。正式条件是:⑴惩凶;⑵赔偿;⑶道歉;⑷撤换工部局总书记鲁和;⑸华人在租界有言论、集会、出版之绝对自由;⑹优待工人;⑺分配华人任高级巡捕;⑻撤销印刷附律:加征码头捐、交易所领照案;⑼制止越界筑路;⑽收回会审公廨;⑾解决工部投票权案;⑿取消领事裁判权;⒀永远撤退驻沪之英、日海军陆军。这17条得到会议一致通过,并公推李立三、林钧、梅电龙为交涉代表。这样,上海总工会实际上成为上海各界群众的中心力量。

李立三在整个五卅运动中,以上海总工会委员长和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代表的身份,公开领导推动和交涉全上海的反帝运动,成为各方面十分注目的人物,使得“一切公开场合都由李立三出面讲话”。

上海的“三罢”斗争风起云涌,反帝爱国运动热火朝天。

上海学联在五卅运动中是共产党的得力助手。各校几万名学生纷纷罢课,发表宣言,通电世界各国,公布五卅惨案真相,呼吁各弱小民族予以援助,积极开展募捐和抵制英、日货活动。

总商会的罢市令下达后,上海各租界内各行业都投入了罢市洪流。各马路、各公司、各商店,乃至交易所、银行、钱庄、报关、转运、保险、粮食、杂货、糖业、肉食、渔业、菜场、煤炭等等,莫不店门紧闭,一律停止营业。声势之大,前所未有。“武装西捕,至南京路等处强迫开市”,“拍桌漫骂”,也无济于事。

整个五卅政治大罢工,来势汹涌,席卷各行各业,气势磅礴,且步调整齐,目标一致。为外国人服务的中国人都不干活了。面包厂停业,清洁工不清除垃圾,码头工人不装卸,报童不送报,自来水工人不送水,厨师、侍者、奶妈、洗衣工、电报工都不干活,完全打乱了日常生活秩序,使帝国主义控制的上海全部瘫痪,给帝国主义者以沉重打击。正如日本驻沪总领事矢田在6月19日致电日本外相币原所说:“不仅英、日两国,即其他各国亦感受非常之痛苦。”罢工使帝国主义者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英国海外部1926年6月30日写的该部在华工商经济情况报告中说:“五卅运动对英国工商者造成的损失究竟有多少?那是无法估计的。”

帝国主义者面对“三罢”斗争,继续采用屠杀政策,自五卅到6月10日止,又枪杀60余人,重伤70余人,轻伤不计其数。为此,罢工委员会不得不决定改变斗争策略,不再发动工人学生到租界演讲,同帝国主义者发生直接冲突,而努力建立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把五卅运动推向全国、全世界。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各大、中城市,以及穷乡僻壤的乡镇,都掀起反帝爱国运动,席卷大小城镇600多座,有1700万中华儿女直接投入斗争,“开创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的新的一页”。

由于仅上海一地参加罢工的工人就达20多万,没有经济上的救助,要坚持罢工是非常困难的。李立三与总商会商量,登报或直接致电各大商埠、国外侨商和国际组织,呼吁劝募。通告发出后,先后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侨胞和国际无产阶级组织的捐赠源源而至,据统计达到元,给五卅运动以有力的支持。这些捐赠由上海总商会负责收集,再由各工会办事处分发给参加罢工的群众。救济费支出浩大,而总商会为了破坏罢工,又从中克扣渔利,经常拖延,不及时发放。“李立三不辞辛苦,多方奔走,经常要为此事到总商会直至到会长虞洽卿家去谈判,一直坚持到复工为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