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魂归故里

李立三之谜 作者:李思慎


灿烂阳光下,李立三生前所企盼的共和国晴朗的天空,阴霾早已渐渐远去,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来临!

李莎恢复工作以后,1979年被评定为教授职称,分到了一套四室一厅公寓;1980年被批准享受专家待遇;1983年起担任全国政治协商委员会委员。

在1984年5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上,邓颖超大姐见到李莎时特别高兴,同她热烈拥抱亲吻,连声说道:“见到你,我真高兴!”就在这次会上,李莎根据俄语教学的现状和人民群众给她的来信,向大会递交了一项提案,呼请有关部门重视并采取措施解决我国俄语教学工作中人才青黄不接和教材缺乏的状况,以适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l984年11月18日是李立三诞生85周年,中央批准李立三在湖南醴陵的故居对外开放,由胡耀邦题写了匾额。李莎作为醴陵的儿媳妇第一次来到了“婆家”。她走亲探友,处处寻访着李立三当年的足迹,心情万分激动。她深知,她并不是一个人,她是带着李立三的魂魄回到了故里。

在安源煤矿,她更把李立三生前十分想念却又始终未能再踏上这块土地的一腔情怀,虔诚地带了回来。与工友们在一起,李莎脑海里时时浮现的是丈夫当年叱咤风云的英姿!在看望当年同李立三一起领导工人运动的老同志时,她满怀深情地说道:“我是第一次回婆家,家乡的父老兄弟姐妹们待我很热情,还夸我是个中国人民的好儿媳妇,我感到特别高兴。”

在李立三故居陈列开放典礼大会上,李莎终于有机会代表自己、更是代表李立三生前一直未竟的心愿,发表了感人肺腑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大会,纪念立三同志诞生八十五周年,同时正式开放立三同志故居,对我个人和我们全家几代人都是大喜的日子,也是终身难忘的日子。我对于今天能有机会在这里与大家见面,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里是我的爱人、战友——立三同志的出生地,他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就在这里,立三同志受到了革命的洗礼和很好的锻炼,并从这里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因此,立三同志也非常怀念这里。

据我所知,建国以后,立三同志总是希望能够有机会到安源来看看大家。但是,他始终是想来而又不能来。即使是在1954年他回到了醴陵,1965年他上了井冈山,也没有到安源来。这是立三同志终身的憾事。我相信大家对此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立三同志生前没有实现的愿望,今天由我来代替他实现了。因此,我要趁此机会向在座的同志表示亲切的问候,通过你们向安源的全体工人同志们转致我的问候和最良好的祝愿。

同志们都知道,立三同志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但他始终是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他对党和人民也是无限忠诚的。虽然我和立三同志在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是,他很少谈到在安源的工作情况。每当有人向他了解安源罢工斗争的情况时,也总是详尽介绍少奇同志在斗争中的功绩,很少谈到他自己。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立三同志的一生有了一个公正的论断。现在,党中央又批准把立三同志的故居修复陈列,我们全家都非常感激。如果立三同志在天有知的话,他也会得到慰藉的。我完全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同志们将会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把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搞得更好,去完成立三同志生前未完成的事业。

请允许我祝愿醴陵人民、立三同志的同乡和战友在第三次腾飞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请允许我个人并代表我的全家,对省、市、县各级领导以及参加故居的筹建和修复工作的全体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请允许我和我们全家感谢参加这次隆重集会的全体同志。

谢谢大家!

在与李莎的交谈中,无时无刻都会感到她对中共中央充满无限感激之情和对胡耀邦同志的深切怀念。这充分表现在1986年7月12日她写给胡耀邦同志的一封亲笔信中。信的原文是:

耀邦同志:

前天有幸见到您,对我关心备至。昨天,中办的同志来,答应立即帮我解决房子问题。北戴河休假问题已经解决,我明天就去休假。这一切,使我非常感动。您日理万机,繁忙中亲自过问我的事,又深感不安。

我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得到您和中国党组织的周到关怀,我知道这是党和人民对立三同志的怀念,也是对我的鼓舞。您在立三故居成立时,还亲笔为故居题了匾额,立三有灵,当感欣慰于九泉之下。我知道中国有“草环相报”之说,这是表示一个受到知遇之恩的人的心情的,我也怀着同样的感情,将于有生之年,努力工作,把我的全部精力献给立三同志的祖国(也是我的第二故乡),以报您和中国党对我的关怀和照顾。

祝您健康!

李莎

1986年7月12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