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美援朝第一司令员人选(16)

无冕元帅:一个真实的粟裕 作者:张雄文


辽沈战役后期,毛泽东一再强调要求林彪控制营口,但林彪被杜聿明的“声东击西”之计所迷惑,没有及时控制该地,使国民党军撤走了万余人,显得美中不足,令毛泽东感到遗憾。

营口位于辽河口,是廖耀湘兵团和沈阳国民党军从海上撤退的唯一港口。攻克锦州,封死了国民党军从陆上逃走的可能,而海上大门还没有关上,国民党军有可能抢占先机,占领营口,掩护其大军从海上顺利退走,使毛泽东封闭蒋军于东北予以全歼的战略计划落空。因此,早在锦州攻克后第三天,毛泽东即告诉林彪:“我们所担心的是沈敌从营口撤退,向华中增援。”“提议在日内长春解决后……攻长各纵及几个独立师应迅速全部南下,位于沈阳、营口之间……并须以一个纵队控制营口,构筑坚守阵地,阻绝海上与陆地的联系。”10月19日16时,毛泽东又指示:“你们仍应考虑部署有力兵团于营口有其西北与东北地区,以免在蒋、卫采取从营口撤退时,你们措手不及。”“此点望你们充分注意。”“蒋介石在天津集中五万吨的船只,准备从营口撤兵的情报是相当确实的。”以后,毛泽东又三番五次要求林彪及时控制营口。在这个节骨眼上,林彪却走了一步错棋。10月20日,林彪曾命令独立2师抢占营口,10月22日,因廖耀湘兵团没有向营口退却,又传来国民党52军已西进的不确实的消息,林彪认为独2师已没有去营口的必要,于是令其即速回至新立屯和半拉门之间,参加围歼廖兵团的决战。辽阳国民党52军即于24日乘虚占领营口,控制了由海上南逃的通道。

毛泽东再次发了脾气。上次发火是为打锦州,关闭陆上大门。这次发火是为控制营口,关闭海上大门。10月25日,毛泽东严厉批评林彪:“你们事先完全不估计到敌人以营口为退路之一,在我们数电指出后,又根据五十二军西进的不确切消息,忽视对营口的控制,致使五十二军部队于二十四日占领营口,是一个不小的失着。”毛泽东仍然担心国民党军全部从海上逃走。“如果敌人结集一起从打虎山向东,正面无重兵堵击,不能收夹击之效,则敌有全部或大部跑到营口的可能。”毛泽东要求各独立师迅速兼程南进,收复营口等地。在此情况下,林彪于11月2日令9纵与7、8纵各一部对营口发起攻击,歼灭国民党军52军一个师,该军军部率一个师乘船逃走。

而淮海战役,是歼灭国民党军最多的大决战,共歼灭国民党军55.6万人,实现了粟裕提出的“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的全局性战略目的。其中粟裕直接指挥华东野战军歼灭蒋军44.3万。而当时华东野战军总兵力不足36万人,正好是东北野战军的一半。粟裕提出淮海战役的建议后,在“小淮海”发展到战略决战“大淮海”的过程中,他又不断提出了关键性建议,使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战略大决战。在包围杜聿明集团之前,粟裕在军委根据情报命令其将重点放在东南方向的情况下,识破杜聿明“声东击西”之计,准确预测其将向西南方向逃跑,并最终将杜聿明集团予以包围歼灭。

显然,粟裕在敌强我弱的淮海战役中表现出来的战略战役两方面的果敢、坚毅、智慧是极其优秀的。毛泽东极为渴望像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军那样,全歼美军几个整师,因此首先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准备让其率军与美军作战也就顺理成章了。

从粟裕1950年11月抱病在华东军区高级干部会议所作《主次战场与现代化战争》的讲话来看,他关于抗美援朝中的主战场与次战场、突击方向与牵制方向、持久战与速决战等军事战略上的见解,是十分先进与精辟的。如果历史给了粟裕挂帅的机会,对中美双方的影响无疑将更大。

有意思的是,粟裕因病没有成为志愿军司令员统率部队出征朝鲜,后来却成为下达志愿军撤军朝鲜命令的签署人。1958年3月10日,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粟裕根据毛泽东的部署下达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分批撤离朝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