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让世界享受成都

城变 作者:王志纲工作室


中国生命质量最佳的城市

让世界享受成都

少不入川——人生最大的遗憾大成都总体发展思路是:未来三年内,成都应该掀起一阵会展旋风,营造一片知识沃土,建设一座休闲城市,推出一个全新形象。成都要成为中国生命质量最佳的城市,成为西部最适于人居、创业和休闲的城市。如果成都按照新思路完成战略转型,未来三年内,人们将看到:一年成势——在一到两年内,以会展业为龙头,树形象、造舆论、搭平台,形成“西部之心”的战略态势;二年成形——在新城开发、旧城改造以及休闲、会展、知识产业多方面形成亮点,构筑“西部之心”的战略格局;三年成都——通过以上几大策略的突破,整个“西部之心”的基本框架已经构建起来,区域中心城市的打造初见成效。2003年7月29日上午在成都市政府二楼会议厅,成都市五套领导班子中心小组听取王志纲工作室策划大成都汇报。2003年8月16日,中共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隆重召开,伴随着城市化的最强音,一个雄心勃勃、目标远大的新成都正式起锚。一个人的行为选择,取决于他的目标;一个城市应对新时代的对策,取决于其领导人的抱负。《巴黎规划》(《An Urbanizing World》1995 )开宗明义第一章就是:发展欧洲的雄心。

成都,以全新的战略、崭新的姿态向中国乃至世界展现了西部城市的理想和抱负,展现着西部的雄心。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上,新上任的领导班子即按照全新的战略理念——“西部之心,魅力之都”,向1 000万成都人民勾画出了一个极具冲击力和想象空间的新成都:用五年时间,把成都努力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具体的奋斗目标是:到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 000美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 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000元,城市化水平达到42%以上。……成都,完成了一次自身战略的提升。“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决定成败。”在“西部之心,魅力之都”核心战略的指引下,成都美好的目标不再遥远。

展望“中国兰德”——民间智慧如何介入政府决策2003年8月18日,《财经时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温总理百日内六询学者——谁会成为中国的兰德公司》的文章,引起业界广泛关注。从2003年3月中国新一届政府组建,到7月短短的100天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各方面专家座谈会达6次之多。被邀专家坦言,这表明了新一届中央政府致力于决策科学化的决心和目标,同时也透露出,政府正在探寻实现决策科学化的最佳途径。参加座谈的专家指出,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目前地方政府的重要决策形成前,主要是通过三种途径购买外脑:一是政府下属的研究机构,如社科院、体改委、发展研究中心及政策研究室等;二是高等院校,如北大、清华、复旦等;三是国外著名的咨询机构,如麦肯锡、罗兰·贝格、安达信等。其中几乎见不到中国本土的民间咨询策划机构。而政府所属的研究机构因为属于政府体内循环,报告难免有邀宠之嫌;高等学府因几十年的惯性运作与特殊机制,其咨询报告往往中规中矩,偏重于理论(不易犯错误),缺少可操作性,难以市场化;国外著名的咨询机构又因对中国悠久的文化与复杂的现实有“雾里看花”般的隔阂,拘泥于模式,极难实施其影响。

那么,究竟谁能在即将到来的政府咨询业中拔得头筹,成为“中国的兰德公司”?专家普遍认为,有两类研究机构最有潜力:一是某些民间性质的研究机构,其优势是市场化程度高,并且特立独行,只对自己的市场品牌负责而不需观看“主人”的脸色;另一类是转型后的政府研究机构,有人才和信息资源的优势。天道酬勤,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很多年前,当王志纲把自己的公司定位于“创建中国特色的商业思想库”时,很多人大惑不解;当他在全国各地不厌其烦地说“工作室今天拼刺刀是为了明天不拼刺刀,是为了导弹加刺刀”时,又有多少人能明了其中之深意。

“刺刀理论”背后深藏的是一个本土民间战略顾问机构“气吞万里如虎”的鸿鹄之志——拼刺刀就是为了生存,也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到腥风血雨的市场中去拼杀、去搏击。但这仅仅是手段,目的是为了提炼、总结出可以服务于广大的企业,尤其是政府的战略思想与运作方案。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花引来万花开。两年多来,长期活跃于市场经济最前沿的王志纲工作室转战城市经营领域,足迹遍布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等十多个省、市。此次与成都市政府闪电般的合作,也是工作室自成立十年来第一次用自己的方法论,站在全局的高度去策划一座完整的城市。这不是落幕,而是开局。就在王志纲工作室完成大成都发展战略策划之后,王志纲又踏上四川甘孜州六七千米的雪山之巅,解读“中国最后的香格里拉”,为大四川、大成都的观光休闲旅游和战略规划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同时,近几个月来,当王志纲工作室独到的城市经营理念、宏观战略视野、深刻的市场洞察能力以及具体的策略设计方案一次又一次经受了社会和实践的严酷考验后,西南、江苏、浙江,甚至上海的政府部门纷纷诚邀工作室为其城市发展战略出谋划策。刚刚打完大成都战役的工作室各路精英,又风尘仆仆地奔赴新的战场。一家中国本土的民间战略机构能够有机会为一座举足轻重的省会城市出谋划策,直接跟政府的最高层就城市的发展战略进行平等对话,不能不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其背后也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变迁。

多少年来,政府聘请的外脑机构要么是国外著名的咨询公司,要么是学院派的专家团,民间的顾问机构根本不在考虑之列。

一是因为政府的惯性思维所致,对本土市场派的机构没有足够的信心;二是民间顾问机构往往为了解决生存问题而疲于在市场中摸爬滚打,自身也没有成长起来。

但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许多事情肯定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从滩涂走进浅海,直到今天的深海区,中国本土的市场顾问机构跟政府跳“双人舞”,已不是一件决然不可能的事情,“中国的兰德公司”迟早要浮出水面。其次,随着城市化浪潮的到来,经营城市不再是简单的口号,亦不再是所谓的“城市形象包装”和“四化工程”,而是一项真真切切摆在每一个城市首脑面前的必修课。斗转星移,大浪淘沙。一场城市地位和格局的洗牌刚刚拉开帷幕,如何抓住城市化的历史机遇,不辜负时代的使命,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已成为每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政府官员们的共识。

因此,成都市领导在制定新的城市发展战略之际向一家民间机构伸出橄榄枝,本身也说明了城市经营命题之紧迫。双方都没有太多的经验可循,一切尚在探索之中。通过这次合作我们还欣慰地看到,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政府机构的角色正在发生着细微的变化,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行为正在逐渐减少,而一个务实、开放与重视战略、制度和环境的政府形象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时代在变,思维方式在变,中国政府官员的素质和眼光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工作方式的创新已是顺理成章的选择。马克思有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改造世界。”

面对城市经营这个空前复杂和宏大的命题来说,无论是对正处于转型中的政府官员,还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政府咨询业来说,前方的路还很长。

在此,我们无意于夸大一个民间战略机构从江湖之远登上庙堂之高的历史意义,而是深深感到: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伴随着一个激情与理性兼容时代的到来,伴随着城市经营大潮的到来,一个政府真正需求战略的时代也已经到来!(资料来源:原载于二○○三年九月十五日《南风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