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2)

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 作者:孙海麟


刘鹏

作者:孙海麟/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全球瞩目、海内外中华儿女期盼已久的体育盛会和文化庆典。正当全国人民深入开展“ó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时候,孙海麟同志主编的《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问世,适逢其时,很有意义,令人欣喜。

《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以翔实的史料告诉我们一个基本事实:现代奥林匹克理念是全人类拥有的共同财富,早在一百年前的1907年,在寻求强国之路艰难跋涉中的先进的中国人,就提出了中国要参与奥林匹克赛事,要参加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要邀请奥运会到中国举行。这充分说明,在追求与传播现代奥林匹克理念方面,中国人没有落伍,炎黄子孙同样拥有美好的梦想。

《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体、意志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融为一体。奥林匹克主义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奋斗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优秀榜样的教育价值和对一般伦理基本?理的推崇为基础的。”奥林匹克理念丰富了体育的内o,赋予体育运动为人类的和谐发展服务、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使命。

从张伯苓先生提出中国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到北京奥运会即将举办,整整一百年过去了。中国人在践行奥林匹克理念方面,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旧中国灾难深重,民不聊生,被西方国家讥讽为“东亚病夫”,虽然参加了第十、十一、十四届奥运会,最终只能带着“零的纪录”饮恨而归。1952年7月,新中国第一次组队参加了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十五届奥运会。此后由于某些国际势力刻意制造“两个中国”,在向当时的国际奥委会抗议未果的情况下,中国奥委会被迫于1958年8月19日宣布断绝与国际奥委会的关系。

1979年11月,国际奥委会以62票赞成、17票反对、2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作出的关于恢复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合法地位的《名古屋决议》,确认代表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是中国奥委会,设在台北的奥委会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体育组织留在国际奥委会,其名称为中华台北奥委会(英文名称为“ChineseTaipeiOlympicCommittee”),并要求其修改会歌、会旗、会徽及章程。1981年,国际奥委会与中华台北奥委会在瑞士洛桑正式签订D议,中华台北奥委会正式改称,并确定了其新的会歌、会旗、会徽。

1984年7月,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射击场登上领奖台,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纪录,吹响了中国运动员全面进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号角。从那以后,中国连续派出大型体育代表团,参加了汉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悉尼、雅典奥运会,中国选手先后夺得112枚金牌,96枚银牌,78枚í牌,奖牌总数286枚;中国还参加了1980年以后的历届冬奥会、残奥会,在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在残奥会上获得多枚金牌,显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体育战线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些参赛选手虽然没有拿到名次,但充分展示了中国运动员的精神风貌。正是因为他们的积极参与和竞争,造就了中国体坛人才辈出,一代胜过一代的兴盛局面。

回顾中国人提出并参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百年历史,我们深深感悟到“国运兴,体育兴”的道理。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文环境,为发展中国体育事业提供了更加优裕的条件。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盛会和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庆典,奥运会第一次在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国举办,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正如国际奥委会评估委员会指出的,在中国举办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世界体育留下独一无二的宝贵遗产”。

在获得奥运会主办权时,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坚持“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的庄严承诺。我们正在朝着兑现这个承诺的目标大步迈进。在这个时刻出版的《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是中国体育人和史学工作者献给北京奥运会的精良的文化礼品,我们深表喜悦和祝贺!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

    2007年12月10日于北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