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捧回“爱罗鼎”杯的足球队

中国奥运先驱张伯苓 作者:孙海麟


作者:孙海麟/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从清末开始,天津就有学校、天津青年会足球队与外国球队过招儿,但一直是胜少负多,被洋人队连灌四五个球也是常事。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天津足球运动在张伯苓等一批有识之士倡导下,得以蓬勃发展,学校组队的旧有模式被突破,业余足球队如雨后春笋,津门掀起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足球热。

张伯苓重视体育教育,更钟爱足球运动。他曾说:“足球比赛胜负决不能只靠前锋的进攻或门将的守卫,必须赖全体队员共同努力,这种共同的努力便是合作......西洋人总是嘲笑国人是‘一盘散沙’,做事‘五分钟热度’。足球比赛时间长,紧张激烈,越到终场更为火炽,必须具备坚持到底的精神。如以此当做服务于社会的准绳,就不会被人嘲笑为‘五分钟热度’了。但足球运动的团结合作性强,技术尚在次要,全队团结一致、顽强奋战,才有胜利希望。这是克服所谓‘一盘散沙’的良好手段。”

由于张伯苓把足球提到强种强国、塑造民族性格的高度来抓,所以南开的足球运动很快普及,后来居上。南开大学、中学几乎每个年级、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足球队,学校每年都举行班级和年级足球赛,优胜者给予奖励。最引人瞩目的是每年冬季南开与清华大学足球队之间的比赛。按照比赛规则规定,比赛在两校轮流举办。由于双方都是平津一带久负盛名的学校,因此两校足球队的对垒,总能引起学生们极大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

在足球运动广泛普及的基础上,南开学校从大学部、中学部中挑选出最优秀的足球队员,组成南开大中联队对外比赛,谱写了南开足球的辉煌历史。尤其是在南开大学进行比赛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南开学生都自发地到场为南开大中联队呐喊助威。在比赛现场,啦啦队长挥舞着小校旗,带领着南开同学为自己的队伍加油,整个运动场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在张伯苓的倡议下,南开大中联队与北宁队联合组成天津中华足球队以后,从根本上改写了天津足球屈辱的历史。

当年天津最具影响的国际赛事是从1930年开始举办的“爱罗鼎”杯万国足球大赛。这一赛事最初只在旅津西人中进行,并不允许国人参加,后在张伯苓的多次斡旋下,由南开大中联队与北宁队组成的天津中华队才得以加入。1933年,中华队首度参赛,就以锐不可挡之势,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与英国队在决赛中打成一平时,裁判员判给英国队一个点球,中华队饮恨球场,但虽败犹荣,就连英文报纸《京津泰晤士报》的评论也称,是因“由于裁判不公”才帮助英国队登上冠军宝座。天津有了能与欧洲队抗衡的足球队了,这足以让国人有了自信,因而天津球迷骤增。

翌年,中华队再度征战“爱罗鼎”赛时,场上观众竟达3000余人!但遗憾的是,这次,中华队又只拿到了一个亚军。当裁判结束比赛的哨音吹响时,看台上始终狂热地为中华队加油的观众,一下子静了下来,“三千父老,吞声忍气,踱出英国球场”。

面对失利,永不言败的中华队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们认真地总结了前两次比赛失败的经验教训,细致地研究英国球队的战术和个人技术特点,刻苦训练,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对抗能力。1935年冬,中华队满怀信心地再度征战“爱罗鼎”比赛。首战中华队与英国队对垒,上半场中华队打得有些保守,基本上处于守势,在对方凌厉的进攻面前,门将表现神勇,扑出了多个险球。下半场易边再战,队长孙思敬多次策动进攻,锋线上的孙福来、孙永泉和姜璐先后破门得分,中华队3:0干净利落地取得了首场比赛的胜利。

第二场比赛面对打法凶悍的俄侨队,中华队全力应战,场面形成胶着局面,就在半场行将结束之时,司职中后卫的孙思敬在后场得球,一路突破,带球过中圈弧后,用眼扫视了一下对方阵地,但见守门员站位靠前,后卫位置松散,他拔脚怒射,球直奔对方大门而去,等到对方守门员做出反应为时已晚,皮球应声入网,1:0!下半时开始后,俄侨队猛烈反扑,中华队奋力防守,门将在临终场前扑出的一个必进之球,彻底粉碎了俄侨队扳平的梦想。最后一场比赛的对手是多国联队,依然未能阻挡天津中华队前进的脚步,中华队4:0高奏凯歌。

这是天津足球队第一次在国际赛事中取得胜利,也为天津足球史书写了辉煌的一笔。“中华队夺得‘爱罗鼎’杯了!”人们奔走相告,竞相传送着这一令人兴奋的消息,中华队一时成了国人的骄傲和自豪。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吧:陈尔德、刘世藩、刘宝恩、孙雅庭、孙思敬、梁铭宗、姜璐、孙福来、赵启春、孙永福和胡宗益。

一直倡导体育兴国,热衷于足球运动的张伯苓,听到这一消息后兴奋得像个年轻人,又是鼓掌,又是蹦高。高兴之余,他掏自己的腰包大宴中华队。当见到队员们时,张伯苓逐一与他们握手,嘴里不停地说着“感谢”、“英雄”、“争光”这几个词。席间,他激动地说,你们的实际行动是对西洋人嘲笑国人的最好回答,你们的行动说明了国人团结合作的精神,你们已经具备坚持到底的毅力和耐力。宴会结束后,在张伯苓的倡议下,他们一起到鼎章照相馆,用照相机记录下了这一美好的时刻。

1936年4月,中华队再次参加“爱罗鼎”国际杯足球赛,连胜数场后轻松进入决赛,而决赛的对手又是英国队。比赛一开始,他们就动作粗野,屡屡犯规,而司职裁判不但不予阻止,反而故意偏袒英国队。面对不公正的裁判,中华队队员顾全大局,忍辱负重地坚持到上半场结束。下半场比赛开始后,中华队队员发现,裁判的偏袒行为更加肆无忌惮。在多次明显错判后,队长孙思敬与裁判交涉,竟被裁判出示红牌罚出场外。这一判罚更加引起中华队的强烈不满,在交涉无效后,孙思敬指挥全体队员退场,宣布弃权。

第二天,国人为中华队“顾全国体,忍心弃权”,宁可“牺牲各队员奋斗之功绩,以为国人争气”的行动大加赞赏,严惩不公正的裁判呼声此起彼伏。然而,主办“爱罗鼎”杯赛事的万国足球会,不但没处理裁判,反以“中华队队员运动精神欠佳,队长负有不能约束队员之咎”为由,勒令中华队停赛一年。难怪就连《京津泰晤士报》也发表英人库林(Mr.A.P.Cullen)的文章,指责此次比赛“有欠公允”,英国队在第十二个队员——裁判的帮助下取得的冠军“不甚光彩”。

中华队更认为“此事关系国体,至重且大,吾人岂能忍受,故不得不郑重声明,因即召集全队大会讨论办法。结果议决,中华队此后所有在万国之比赛完全退出,并议来季华人正宜设法团结,联合抵制,做一坚实之准备,对于该会决不与以任何之赞助,各项比赛华人均不参加”。4月24日,队长孙思敬还在《益世报》上发表了《写在中英“爱罗鼎”国际大赛后并告国人》一文,讲述事件的原委,表明了退出的决心,号召全体华人都行动起来,坚决抵制此项赛事。

1939年,中华队再次回到阔别两年的“爱罗鼎”杯的比赛球场。这次,他们没给任何球队机会,横扫所有对手,再次捧得“爱罗鼎”杯,登上冠军的领奖台,为天津老少爷们儿争了气,为国人争了光,为中国足球史续写了新篇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