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

胡雪岩商场笔记 作者:神马


人们经常会将商场比喻成没有硝烟的战场,很多时候,商场上的厮杀虽然无声,但是却比战场上更加残酷、更加赤裸。一个没有长远眼光的人是根本无法拥有什么作为的。

所以,一个生意人想要有大的作为,不仅眼光要看得准,而且要十分超前,要能看到以后的事情,看出变幻莫测的商海中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胡雪岩就是一个极有眼界的大商人。他曾经说过,做生意必须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在胡雪岩的生丝生意处于筹划期间的时候,他将自己的眼界放到了国外。此时的他已经想到与洋人做生意了,并进行了生丝出口的组织,即当时利润最大的销“洋庄”。

在清朝开埠之后,中国与欧美、日本地区的贸易主要以江南的丝、茶叶为最大宗。随着西方纺织工业的飞速发展,国际市场对生丝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经由上海销往海外的江南丝、绸,在整个上海“洋庄”贸易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治、光绪时期,仅江苏镇江就以丝、绸“行销于本省以及欧、美、日本者,岁人数百万”。

胡雪岩生起与洋人做蚕丝生意的念头,本身也是起源于杭州丝商有关蚕丝生意的交谈。丝商对胡雪岩说,在销“洋庄”时,先将上万两的丝慢慢地囤积起来,等待丝价上涨的时候,再将丝卖给洋人,所赚得的利益极大。

只是销“洋庄”所需要的本钱过大,并且洋人做起生意来非常狡猾,表面上与你不断地讨价还价,但是暗地里往往又去寻找其他的买丝之路。

有些商人由于手头的资金有限,急于将积压的生丝出手,便会以低价将货物出售。而这无疑增加了生丝生意的风险。一旦自己与洋人没有做成生意,货物又砸在手里的话,想要翻身就难上加难了。

所以,想要销“洋庄”,不仅要看自己是否有那么多的资本,更要看自己是不是敢于承担相应的风险。

但是胡雪岩却并不这么想,他听了对方的话之后,立即想到了“喂”。

他认为,做生意就怕心不齐,如果这些专门与洋人进行丝交易的丝行与洋庄可以坐下来进行公议,定一个固定的价格,愿买便买,不愿买也不调价,洋人便无计可施了。

对于那个由于本钱不足、周转不灵而急着将手中的货物出手的商行,也可以用下面的两计来应对:一是出价收购,同样的价格,你卖给洋人还不如卖给我;二则是如果对方不接受收购的话,则可以进行约定,不将货物卖给洋人。我有钱庄作为后盾,你可以将货物抵押于此,货款救急,待日后货物脱手后,再将钱还于我。

洋庄丝价卖得好,能多赚钱谁会不愿意?如果在这种条件下还有人要将自己的货低价卖于洋商的话,便一定是受了外商的好处。对于这种吃里爬外的人,可以将其隔离,令其在同行中无立足之地。

胡雪岩这一有关于销“洋庄”的构思可谓是眼界宽阔、气魄宏大。

后来,他在生丝生意上的发展上将这一构思实现,而且见地不凡、行之有效。在生丝生意开始之后,胡雪岩不断地在杭州、湖州、上海三地周旋,在联合同行、垄断价格、控制市场上进行精心的策划,与外商买办斗智斗勇,终于按自己的构思做成了第一笔洋庄生意,一举赚下了18万两银子的利润。

胡雪岩做成这笔生丝生意,不仅与上海丝行巨商庞二结成了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且在丝业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地位,而且还通过这笔生意积累了与外商打交道的丰富经验,为日后他驰骋于十里洋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一成功不仅证明了胡雪岩的卓越商业意识,而且还将他的眼界进一步的扩大了,而这些不是18万两银子可以衡量的。

经过了几年的用心经营之后,生丝生意成为胡雪岩商业帝国中仅次于钱庄、典当行的重要商务领域,而且这一领域一直以外贸为主。也正是因为胡雪岩的见识极为卓越,从而使他的生意自然做到了世界范围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