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嘈杂环境中打电话,堵耳朵还是捂嘴巴?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么 作者:果壳


经验说: 在嘈杂的地方打电话,为了听得更清楚,得堵住一只耳朵防止噪音干扰。

实验说: 利用“鸡尾酒会效应”,捂住嘴巴的效果更好。

在嘈杂的环境中打电话,很多人为了听清电话,都会自然而然地堵住另一只耳朵。其实,捂住嘴巴比堵耳朵的效果更好。

人的听觉是很神奇的。当你和心爱的姑娘说话时,即使有人在旁边叫你,你也可能听不见,尽管这个声音比姑娘的声音大得多。这个现象就是大名鼎鼎的“鸡尾酒会效应”。在鸡尾酒会上,人们三三两两地聊天,尽管声音都差不多大,你却只能听见你想听见的谈话;有时,你只是专注于自己和某个对象之间的对话,却完全听不见其他人在说什么;有时,你表现出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其实早已心猿意马,去偷听旁边圈子的谈话了。

问题来了: 你是怎么过滤这些声音的呢?凭借声音的方向?读唇语?过滤对方的声音特点(音色、音调、语速等)?分辨口音还是谈话内容?

以上因素中,方向、唇语、声音特点和口音都很容易测量,只要找同一个人录两盘不同内容的磁带就可以了。早在20世纪50年代,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柯林·彻里(Colin Cherry)教授就做了这样一系列实验。他找来一个人,录了两段不同内容的话,混合成一盘磁带,放给参与者听。参与者可以不限次数地反复听,直到听出两段话的内容为止。这看上去挺容易,其实不然。试想一下,这类似于同一个人的两个分身在你面前说话,能那么容易分辩出来吗?

实验参与者们很快也发现这个任务远比想象的要难得多。他们必须闭上眼睛,捂着耳机,仔细地反复听。尽管最终基本上都能分辨出两段内容,但无一不是听了很多遍才做到的。

换一个玩法,不把两段内容混合又如何?彻里把录音内容同时分别从左声道和右声道放出。任务一下子变得异常简单,所有参与者只听一遍就能立刻说出左耳听到了什么右耳听到了什么。更有意思的是,如果要求锁定以右耳听,他们甚至听不到左边耳机中有声音在叫自己的名字,也察觉不到左边的内容由英文变成了德语。除非左边忽然改说话为唱歌,或者说话人的性别变了,否则参与者都只会专注于需要注意的一侧,而完全忽略不需要注意的另一边的内容。锁定左耳听,也能得到同样的结果。

不过,还有一个前提: 被关注一侧的内容必须连续而完整。如果都是“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该出手时就出手,落霞与孤鹜齐飞……”这种上句不接下句的奇怪病句,参与者就很难辨认出需要注意的一侧内容。

这个实验证实,若需要提高辨识度的话,必须让某个特定的输入得到强化。

在嘈杂的环境中打电话也是这个道理,即使噪音比较大,但是只要声音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人耳就完全有能力自己过滤掉噪音,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即便堵住一侧的耳朵也没用。捂住嘴的作用就是让自己的声音尽可能地从听筒里传出(不知道电话为什么这样设计,可它就是这样的),如此一来,一侧的内容将更加完整连贯,分辨起来也更加容易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