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节:亚洲的宗教及相关文化(1)

亚洲史 作者:(美)罗兹·墨菲


第2章

亚洲的宗教及相关文化

交叉文化短评

047

2.1古代的和旧石器时代的文化

人类的直系祖先看来显然是大约300万年前在东非首先进化而成的,又经过大约100万年或更长时间后,这些比现代人稍矮、直立行走、会用火隔绝的地域差异。与人

①印度最盛大的河边法会,每三年在四个地方轮流举行,故同一地方每12年举行一次。据说在大会期间,人们沐浴于河中,可以净身、涤心、洁口。——译者

本章介绍印度教(印度独有的宗教)、耆那教、佛教及其支派、儒教①、道教、亚洲的犹太教、亚洲的伊斯兰教和神道教(日本独有),最后讨论了亚洲宗教整体状况,并对亚洲宗教和西方犹太—基督教传统做了一些对比。

世界所有主要宗教都起源于亚洲,其中包括已传至欧洲和新世界的基督教和犹太教。这两种宗教以及印度教、佛教、儒教、道教和伊斯兰教,都已经存在了数百年或数千年之久,至今它们仍然共同影响着全球大部分人的生活。大多数共产主义国家曾经想用另一套信仰体系代替它们,然而在其中最大的中国,儒教和民间宗教的很多要素依然保留下来了。

2.1印度教

印度教大概是全世界所有主要宗教中最古老的,今天仍充满活力,有超过8亿的信徒。世界所有主要文明中,印度的宗教色彩最为浓重。印度教很难定义,何况宗教成分又很难与更一般的文化习惯区分开来。种姓制度就是最好的说明,这是印度教实施的一种制度,但又为南亚的穆斯林、基督教徒和(斯里兰卡②的)佛教徒遵守,因此可以将它作为一种非宗教制度从印度教分离出来,并把它看成对常常处于分裂状态的社会强加某种秩序的手段。(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的种姓将在第3章论述。)

种姓的职能单位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亚种姓”,或阇提(Jati),其结合纽带通常是职业、只能与本阇提成员通婚的内婚制,以及禁止与其他阇提成员分享饮食或水。宗教信仰优先于种姓,这又一次强调了种姓的非宗教本质。萨图,即印度教圣人(Sadhu)永远超越于种姓之上。同其他任何重要文明相比,印度教的圣人和其他神秘主义者长时间居于重要得多的地位。种姓曾经是维持族群一致性和力量之源,但随着印度日益工业化、城市化和世俗化而迅速衰落,尽管在占人口多数的乡下人生活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印度教的教义和经籍

印度教常被说成是一种生活方式,此话不假,但无助于我们了解它。印度教没有创立者,也无类似《古兰经》、《新约》或佛学经籍那样单一的教义经书。印度教部分地由印度河流域文明诸宗教演变而来,其中包括了对现在仍为印度教主神的湿婆的崇拜。雅利安人带来了他们自己的部落之神,其中有战神因陀罗和火神阿耆尼。几个世纪后,到撰写出最早经籍《吠陀经》之前,吠陀教已经是哈拉帕、雅利安和达罗毗荼(印度南部)等多种成分的混合。达罗毗荼成分可能包含了主神毗湿奴的主要人形化身之一黑天神;黑天代表温顺和同情,他出现时总是身涂蓝色甚至黑色,被人称为“那个黑人”——因而猜想他出身于达罗毗荼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