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追根溯源:孩子为什么不听话(2)

孩子不听话,父母怎么办 作者:徐桂容


 期望过高,逼子成龙

李非对音乐并不感兴趣,可是爸爸妈妈非要他学习弹钢琴。每天下午放学,就必须先练一个小时钢琴,然后再做作业。到星期天的时候,还要练一上午——去钢琴老师家里学琴。因为对弹琴没有兴趣,李非看见钢琴就厌恶,他几次想把钢琴毁掉。有一次,李非对妈妈说:

“我不弹了,我不要学!你打死我,我也弹不好!”但妈妈却不顾孩子的兴趣与反抗,一定要李非学:“已经学了两年了,花了这么多钱了。

你应该争气,把琴学好!今后每天不弹熟练习曲,就不许出去玩!”

李非很无奈。为了断掉父母要他学琴的念头,一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用石头砸断了自己的一根手指。

李非的爸爸妈妈除了要他学琴之外,还要他学画画。为了培养他画画,妈妈有好几年礼拜天没有休息过,寒暑假也没有休息过。因为一到礼拜天、寒暑假,她就要陪儿子到少年美术班去上课。李非在她的监督和强迫下画了两三年,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还得过奖,受到过外国朋友的称赞。但是,当李非一上小学,妈妈不可能时刻控制他时,他就再也不拿画笔了。

中国的父母普遍对自己的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他们期望自己的孩子有天赋,聪明,什么都比别人好,最好是位神童。如果父母没有上过名牌大学,大都希望孩子是清华、北大的学生;如果父母运动不好,就希望孩子成为运动健将,最好是奥运冠军。也就是说,如果父母是不成功的人,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送孩子去学弹琴、学书法、学绘画、学戏剧等并施加压力,使之不落后于其他孩子。

父母这样做,会使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产生逆反心理,进而滋生出种种借口来对父母的要求予以逃避。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应该实事求是,因势利导,不能超过孩子能接受的实际。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最终摔得惨的不仅是父母,还有孩子。

现在,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陷入了“过高、过多、过急、过早”

的误区,这种观念必须改变。父母们应该明白,不可能每个孩子都上名牌大学,都是奥运冠军。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我们要顺其自然,要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排忧解难,而不要硬逼孩子,不要无休止地对孩子要求这个那个,不要不切实际而急于求成。

当家长无休止地对孩子提出期望和要求时,孩子的反感就必然要产生了。时间一长,随着这种反感的积累,不听话也就渐渐成为孩子对父母高压的自然反应了。很显然,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孩子势必会难以承受,进而为自己寻找理由,编造借口,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粗暴施教,摧残孩子心灵

一个闷热的下午,孙悦浑身是汗地骑着自行车在人流车流中艰难地行进。女儿坐在孙悦的车后,向孙悦讲着她与同学闹别扭的事,劳累疲惫、心里正烦的她毫无反应地听着。

渐渐地,女儿的声音弱了下来。突然,她小声地说:“妈妈,我差点儿忘了,老师让买一盒橡皮泥。”孙悦不耐烦地说:“早干吗去了,刚才路过文具店为什么不说!”谁知当她极不情愿地带着孩子返回文具店时,女儿竟然气鼓鼓地自己跳下车,恨恨地说:“不买了,回家!”

说完,头也不回地径直往家走。

一进家门,孙悦就冲到女儿面前,质问她为什么这么不听话。女儿眼泪汪汪地望着她说:“妈妈,你知道吗,我们小孩也很可怜!”孙悦一下子愣住了,像遭到了重重的一击。女儿的小脸通红,哽咽着:

“妈妈,你们父母心烦的时候,可以对我们小孩发火;我们小孩心烦的时候,找谁发火呢?你知不知道,我们有时也很难受……”孩子的话使孙悦的内心长时间无法平静下来。

心理学研究表明,家长粗暴施教,会有两种后果:一是使孩子变得懦弱,胆怯;二是在孩子心灵深处播下暴躁和残忍的种子。这两种后果都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家长一定不要粗暴施教,摧残孩子的心灵。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家长要加强自我修养,克服急躁情绪。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定不要使用粗暴手段教育孩子,不要动不动就训斥、威胁、讽刺、打骂孩子,防止孩子见了父母像老鼠见了猫那样害怕,这样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形成胆小、冷漠、鄙视自己等不良性格。

(2)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懂得孩子。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具体表现,把握孩子的内心世界,认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清楚孩子的性格特点。要想了解孩子,就要常跟孩子平等地谈心,让孩子敞开胸襟,告诉你他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了解了孩子,懂得了孩子,就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

(3)家长要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孩子出现问题,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一种因素造成的,有主观原因,有客观原因,有直接原因,有间接原因。这就要求家长看问题不能简单化,不能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只有掌握了分析具体问题的本领,才能找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可以避免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了。

(4)家长要具备和孩子交流、谈心的能力。

家长和孩子交流、谈心是说服教育中常用的方法。孩子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经过分析,掌握了发生问题的原因,就可以结合孩子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对孩子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

家长在与孩子交流、谈心的过程中,要做到态度温和、气氛轻松、言出有据,使孩子感到家长是自己和蔼可亲的朋友,他就会尊重家长,听信家长的话,自然而然地,家长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