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孩子也是如此。有些孩子生性温顺,特别顾及别人的感受,甚至为了让别人高兴,会做出一些自己并不想做的事情,或者放弃一些他们很想参加的有趣的活动。还有一些孩子容易冲动,经常用不友好的态度与别人对抗或做一些会为自己带来麻烦的事情。他们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没有足够重视。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只有懂得因材施教,才能事半功倍,但你知道自己的孩子属于哪种类型吗?为了帮你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孩子,本书在此对不同类型的孩子作了如下归纳:
认知型的孩子认知型的孩子比较适合美式教育法。平常家长要以朋友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千万不要让孩子感觉你是在以大欺小,与孩子沟通时也要以理服人,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你对孩子有某些想法或要求时,可以用征求的语气说出来,比如,“妈妈觉得这件事这样做会好一点,你看是不是?”或者,“妈妈觉得这件衣服比较适合你,你觉得怎么样?”这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尊重,同时也调动了孩子动脑思考的积极性。
同时,认知型的孩子大多内省智能比较强,所以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可以先动之以情,比如说一些“你这样做,妈妈很难过”之类的话,千万不能用“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之类的话。孩子看到妈妈虽然不开心却没有责怪他,就会反省自己所做的事,而且犯错后的抗拒心理也会相应下降。接下来妈妈的说理就会顺利很多,孩子一般也不会再狡辩。
模仿型的孩子模仿型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只要他感觉好玩或有兴趣的事物,不论好坏,一律都会学过来,所以父母需要对这类孩子的玩伴慎重选择,而且要及早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是应该学习的;什么是不好的,是不该学习的。孩子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多,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有不良的表现,以免孩子模仿。平时多提一些孩子表现好的例子,并鼓励夸奖,使孩子对好的事物加深印象,形成良好的习惯。另外,多给孩子读一些伟人传记、历史典故以及寓言故事,能很好地规范孩子的行为。
逆思型的孩子逆思型的孩子思维方式与常人不同,他们常常从别人想不到的角度考虑问题,有时会让父母、老师觉得很好笑。虽然这类孩子的一些行为与常人不同,但他却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具有发明家的潜力。
所以如果掌握好这类孩子的特质并用适当的方法去引导,那么以往令你头痛的“爱找麻烦”的孩子也会向着你规划好的方向发展。
这类孩子与父母看事物的角度不同,但这并不代表孩子的见解、行为有错,所以作为父母,这时一定不要立即斥责孩子,而是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予理解和引导。切忌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强迫孩子顺从长辈的意思。可以适当采用激将法让孩子向相反方向努力(比如跟他说,你不做这件事,不是因为你不想做,而是因为你根本做不到);或者与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合理的管理奖励办法,以激发孩子的动力。
开放型的孩子开放型的孩子拥有很强的发散思考能力和巨大的吸收能力。父母可以大量教授孩子各类知识,不要担心孩子太小而吸收不了,正常情况下孩子都会很轻松地吸收并消化大量知识的。如果有父母陪同学习或者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效果会更好。如果所培养的力度、广度不够,孩子的潜力就会被浪费;反之,孩子许多方面的智能、技能都会有长足的发展。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有一份在小学生中进行的调查显示,多数小学生对父母的管教评价都不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感到父母管教“太严厉了”、“太啰唆了”,很多孩子感到自己缺少自由、缺少自信。
如果家长对孩子管得太严,使孩子感到在家里没有平等的地位,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就会以叛逆来处处跟家长作对,而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孩子,则很可能走上极端。
其实,对孩子的教育,关键不在于花多长时间去“管”,以及“管”
得多还是少,而是要看“管”的方法是否科学,即“管什么”和“如何管”。最好是让孩子“自己管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家长力争“少管”,甚至“不管”。
如果这样,父母对孩子“少管”甚至“不管”了,那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答案就是“夸”孩子。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如果老师预言某个学生将会出现特殊的好行为时,这个学生就会努力展示老师所预言的才华;如果老师预言某个学生难以成才,那么,这个学生将会不思进取。
这表明,当一个人受到周围的人赏识时,他就会觉得自己“真行”,往往会有超常的发挥。有一位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当你有了天才的感觉,你就会成为天才;当你有了英雄的感觉,你就会成为英雄。”
相信自己能够成功,往往就能成功。这是人的意识和潜意识在起作用。当意识决定了做什么,潜意识就会思考怎样去做。因此,意识可以调动潜意识,发挥潜意识。研究表明,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获得成功的方法虽各有不同,但是在善于运用意识和潜意识的力量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如果意识给潜意识一个目标,潜意识就会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行动起来。一个人总是想着成功,就有可能会成功;一个人老是想着失败,就会走向失败。可见,成功属于那些有成功意识的人。
美籍物理学家钱致榕曾谈起他中学时代的一段经历:
那时很多学生考试作弊,不求上进,于是一位责任心很强的老师就从300 名学生中挑选了60 人,组成了“荣誉班”。钱致榕也在其中。
他们被告知,是因为他们有发展前途才被挑选出来的。这批学生十分高兴,自信心大大增强,结果大多数人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后来才知道,这60 名学生是随意抽选出来的。
自信心需要培养,尤其是少年儿童的智力尚未发育成熟,他们最初是以周围大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自己的。家长如果经常说孩子长得丑,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很丑;如果经常说孩子长得漂亮,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很漂亮;如果经常以信任的口气说孩子“行”,孩子就会认为自己“行”,从而树立起信心。
夸奖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的一个重要手段。夸奖不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鼓励孩子去相信自己。有夸奖才能有自信,有自信才能有进步,有进步才能有成就。研究表明,多数成功人士从小在家庭中受到的正面激励远远多于负面批评。
通过奖励孩子,让他们受到激励,帮助他们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既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也是教育孩子的基本立足点。
在管理学上有一条著名的“二八”定理,讲的是要促使一个人进步,应该给他20% 的压力和80% 的动力。20% 的压力是批评和惩罚,的动力来自赞扬和奖励。一般情况下,赞扬和奖励比批评和惩罚更容易调动人的积极性,使人加倍努力工作,提高效率,取得进步。
对孩子的教育也同样是这个道理。
一项调查全球儿童自信心问题的研究发现,美国有96.3% 的孩子对自己颇具信心,泰国以95% 次之,英国为89.3%,法国为84.9%,日本为82.9%。我国虽然没有参加这次调查,但根据专家估计,我国儿童自信心强和比较强的只占60%。与此相对应的是,调查父母对孩子的干预程度时,恰恰是美国父母干预最少,日本父母干预最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些孩子缺乏自信心是他们的父母造成的。
因为在他们有上进心时,没有得到父母或老师的肯定和夸奖,久而久之,他们就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怀疑,以至于逐渐变得缺乏自信。
林肯曾说过,每个人都希望受到赞美。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也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一个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渴望受到别人的重视。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年龄小,心理还很幼稚,他们心灵最强烈、最直接的渴望就是得到别人的夸奖。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特别是父母的鼓励。所以,为了能使你的孩子健康地成长,并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请多给孩子一些夸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