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外教育大PK

中国家长怎么这么难 作者:何文


教育是每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在世界各国都很受重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以说是全世界父母的共同心声。但是,如何将自己的子女培养成“龙”“凤”,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父母又有不同的方式、方法。今天,我们来看看,传统的中国教育与外国教育在方式上存在哪些差异。

“填鸭式”教育与个性的培养

“填鸭式”这个词是对我国以往教育形式的一种比喻。它说明教育者一心要把知识灌入学生头脑里,不管学生的差异,不管他是否真正了解接受,只要把学生填“饱”就行。

语言文字学家吕叔湘曾深情地说过:“教育近乎农业生产,绝非工业生产。工业生产是把原料经过设计好的工业流程,做成合乎标准的成品。农业生产则不然,种下的种子是有生命力的,它们得自己长大。农民所要做的是给它们适当的条件:温度、湿度、阳光、水分、肥料……帮助它们好好生长,如果种子抗拒生长,哪来好的收成?”他的话说明,真正的教育应该像农业生产一样,让学生真正成长起来,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发挥各自不同的特长。

大家都喜欢“乖孩子”,中国传统观念中“听话的孩子就是乖孩子、好孩子”。但是,一个在家里听父母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大人说什么就认为是什么的“乖孩子”,长大后是否具有创造力?他的个性是否被压抑?又或者,一个表面顺从内心却逆反的孩子,一个高分低能的孩子,他们也是好孩子吗?

对此一位教育学研究人士说了一句较形象的话:“在中国,许多家庭宁可把旧机械钟表搁在那儿生锈或扔掉,也不允许孩子去拆卸组装,因为父母总是教育孩子不要随便动家里的东西,否则就是不听话的孩子了。”西方国家则不同,他们注重个性的培养。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学习,一旦将某样东西学到了手,就把过时的东西扔掉。他们觉得只有扔掉旧的才能减轻负担,才能不断跟上新的步伐。

 一切包办与吃苦教育

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中国父母关心、爱护孩子,希望孩子样样顺心,处处如意,能包办的事情尽量包办。当孩子向家长提出问题时,家长立刻就告知答案;当别人向孩子提出问题时,家长也因担心孩子答不出来而迫不及待地说出答案;当孩子要动手做老师布置的手工作业时,家长也乐于代劳……父母一次又一次地代替孩子完成本该孩子做的事情,其实质是一次又一次地扼杀了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机会。

一次,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日本组织十多个家庭到上海做客,吃饭时,一个日本幼童抓起一个生水饺往嘴里塞,一位中国家长急欲制止,不料孩子的母亲却说:“别制止他,这样他才知道生水饺不能吃。”有个小孩子摔了一跤,先是哭着求助,后见无人相帮,只好自己爬了起来。中国家长“看不懂”,日本妈妈却说:“让孩子尝试失败,才能获得成功。”

美国人也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绝不替代孩子做事。通常美国孩子从一岁半开始自己吃饭,一把专用的高靠背椅、一条大餐巾,然后孩子爱吃多少就吃多少。吃得少说明他不饿,大人不会管,更不会追着喂。

对比中外的教育,我国的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该下狠心,以外国的“失败教育”和“狠心教育”为参照,让我们的孩子多经受大自然和生活的考验,在失败中学会本领,这样,孩子将来才能自食其力,开拓进取。

唯一答案与想象创造力

有人说,中国人教育孩子要知足,外国人教育孩子要不满足。我国教育正好体现了这一点。试卷上的答案几乎唯一,写了其他就错。有的学生把嘴比喻成“洞”,就会受到老师的训斥,非得改成“樱桃”。孩子们的想象力本是丰富的,但在生活中不断被求同,结果渐渐失去了光彩。凡描写嘴,就像樱桃;凡描写眼睛,就像星星……千篇一律,人云亦云。这与我国的教育方式不无关系。当孩子们被无形中灌输了“每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的观念时,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被扼杀了,也就满足于一个答案了。

想象力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之一,有了它,人类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而他正是以非凡的想象力和其他知识,揭示了四维时空的无穷奥秘。享誉世界的伟大诗人歌德,父母从他幼年起就有计划地教育他,培养他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例如,讲故事讲到关键处戛然而止,让歌德自己去编撰下面的故事……歌德的成就和父母对他的早期教育是分不开的。

批评与表扬

孩子有缺点或错误是不足为奇的,面对孩子的错误,中国的家长和老师的反应多半是责备和批评。对孩子批评太多,即使批评击中要害,孩子也会“怀恨在心”,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日子长久了,孩子会自暴自弃,丧失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

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区的比彻公立小学流行“情感教育”。二年级教师帕瑞森·爱德华让班上25 个孩子席地而坐围成一圈,做滚线球的游戏。孩子们不时交头接耳,互相赞美,“你是个拼写能手”、“你的字很漂亮”、“你画得真不错”……课室里一片温馨友爱。爱德华说:“此时此刻,传统的教育方式被‘情感教育’代替了,我们用这样的教育方式,是想告诉孩子们,‘人人对别人都应该友善,这是做人的一个基本道理’。”

既然如此,教育者更应该注意运用表扬的方法教育孩子。孩子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自己的成绩和进步受到肯定和表扬。当他们的进步得到承认并受到表扬时就会萌生欣慰、幸福的内心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用更加积极的行动去争取更大的成绩。教育者要善于寻找孩子的闪光点,以表扬代替批评。

排排坐与团团坐

这是我国传统的课堂模式了:课室里排列着一行一行的桌椅,学生们排排坐,双手背放,或者叠放在桌子上,腰挺得直直的。在美国,小学生上课是围着圆桌团团坐,相互交谈,没有“不许做小动作”这种批评。作业几乎没有,即使有,也很简单。例如,学了A这个字母,回家从报纸上剪下一个以A打头的单词就算完成,而且老师的评语中很少有批评,大多是“好”、“漂亮”、“精美”等赞美的词。

外国人常说,中国孩子给他们最深的印象源于孩子身上的大书包。这里他们所说的大书包,指的并不是书本的多少和重量,而是课后孩子们的作业负担。在美国,中小学生的课本都留在自己座位的抽屉里,很少带回家。老师还鼓励学生课后少看课本、多看电视、多用电脑、多读课外书。

不难看出,我国与外国的教育确实有很大的区别,我国以知识教育见长,外国则注重能力教育。这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利弊。我国教育在打好基础知识方面是可取的,而且也越来越重视能力方面的培养。如果能把中外教育的长处结合起来,新的教育模式将前途无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