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是一个爱琢磨问题的人,他在熟悉储蓄业务后,发现储蓄工作还有不少地方需要改进。于是,他就一项项地琢磨。不久,他摸索出了一种新的点钞法,大大地提高了点钞速度。之后,他又琢磨设计出一种“自动分币机”,只要将硬币放进这个机器,币筛一摆动,就能将不同面额的硬币分捡出来。再后来,他又与人合作,发明了便携式点钞机和液压式捆钞机等。
8年过去了,A仍然是一名普通的储蓄员,不同是他的情绪更加低落,每天都是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业务水平没有什么提高,也就是过一天算一天地混日子;B是该部门颇有成绩的业务主管;丙已经离开银行,开了一家公司,专门研制、生产银行和邮政储蓄业务所需的各种用具,生意异常兴隆。
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职场上也是一样,你种下的是什么,你收获的就将是什么。当一个人种下冷淡、懈怠、无所谓时,工作除了回报他空虚、无聊、失望、沮丧和平庸之外,还能给他带来什么呢?相反,当一个人以满腔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全部的聪明才智都投入到工作中去的时候,工作又怎么会亏待他?他一定能从工作中收获杰出与成就。
“工作倦怠”就像五线谱上高高低低的音符,总是埋伏在工作情绪之中,伺机而动。面对一成不变的环境,每天大同小异的工作,都可能使你陷入一片“愁云惨雾”之中。就像最爱吃的菜,每天都在吃,总会有厌烦的一天。要避免倦怠缠身,或者走出职业倦怠的沼泽地,或者打破这种看不到希望的死一样的沉寂,给其注入新鲜的血液,这其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创新。
一项工作干久了,看上去轻车熟路,实际上却会有一种重复“吃剩饭”的感觉。其实,“剩饭”也罢,鲜菜也罢,关键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口味”,不断创新,变化一些花样,才能有效地克服“职业倦怠”。
第六节 为事业而不是为工作奔波
为了生存,绝大多数人都会需要一份职业。如果仅仅把职业当成生存的手段,或者只是把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就可能会把所从事的工作当成苦役。即便从事的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天长日久,也难免会因为枯燥和重复而产生厌倦的心理。
如果我们能够工作当做事业,不断地发展自己,不断地提升自己,就能发掘出自己特有的能力,从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工作就有可能真的变成自己的事业。
郑海泉只有中专学历,但是他和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对未来踌躇满志,充满了希望。只是现实与梦想总是存在着差距,他毕业后只在深圳郊区的一家小的印刷厂找到一份工作,月薪800元,但他相信这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一名小印刷厂的工人前途是没有什么辉煌可言的,郑海泉也不想做一辈子印刷工人,他没事的时候就爱琢磨一些点子。一天他骑自行车去市区买东西,累得腰酸背疼。他想这里是工业区,虽然很多工厂都是新建的,但也有上万的人口,然而却连个像样的超市都没有,只有几家小卖部,东西不多,质量也不能保证,如果在这开一家超市,旁边再附加一些娱乐设施,那生意一定会很好。他越想越兴奋,就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了纸上,整理成了一份简单的策划书。
第二天,他找到老板说了自己的想法,老板文化不高,但是非常和蔼,听了他的建议非常高兴,夸他有眼力。然后,老板就采纳了他的建议,投资建立超市,并聘用他为策划人,月薪2 000元,承诺商场开张后给他月薪3 000元。不久,一家专门为打工者建的超市开张了,生意果然红火。
郑海泉从一名印刷工人变身超市主管,月薪涨到了4 000元,但是郑海泉并没有因此满足,他由此发现了自己的策划潜能。于是,开始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开发它。当他看到当地零零散散地分布着十多家小旅馆、小饭馆时,就向当地的管理委员会献计,提出了建一条环境优美,整洁有序,集餐饮、零售、娱乐、房屋出租等于一体的“美好生活一条街”。虽然他觉得这一建议和自己的梦想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他觉得这是锻炼自己策划能力的一个机会。他的这一建议又被采纳,而且当“美好生活一条街”建成后,这里的交通变方便了,附近开发了很多楼盘,居住的人口一下子上升不少,生意很是火了一把。管理委员会高兴地给了郑海泉一个大大的红包。